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480章 推廣基金


                 接下來幾天,周不器就和沈南朋一起,走訪了很多家國內的電池廠,諮詢了很多業內專家,研究了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方向。

  這件事就挺有意義。

  沈南朋果然不是一般的投資人,能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投資的問題。

  對周不器來說,他在互聯網行業做得紅紅火火,可高大上的互聯網多少有點飄……國內的經濟基石是製造產業。

  業內已經出現了一種怪論,說是互聯網的出現傷害了製造業。

  很多人還真的信以為真。

  製造業是生產,互聯網是渠道。

  有了強大的市場渠道,生產流程只會變得越來越好。受損的只會是那些傳統的銷售渠道,各級供應商,以及各種線下的百貨大樓、超市等實體店。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些百貨超市、大型超市、個體店之類的實體店不可能做到國外去。

  互聯網可不一樣。

  只要把互聯網做好了,完全可以打開國際視野,從而把銷售渠道向海外拓展,這就又給國內的製造業尋找到了一片銷售市場。

  周不器也知道互聯網有點飄,哪怕做到了BAt這種級別,似乎也很難深入到普通民眾的民生髮展當中去,在響應國家政策方面也有些偏弱。

  不僅是偏弱,因為管制、創新、安全、發展、政策的問題,互聯網公司總會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麻煩,讓當局作出一些左右為難的選擇。

  汽車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彌補方向。

  這就從互聯網下沉下來了。

  要是周不器是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家,那也就罷了。可他不一樣,他的產業覆蓋的範圍很廣,有著很強的投資人屬性。

  汽車產業是第一大工業產業,汽車產業也是一個國家實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甚至會覆蓋到方方面面。

  要是一個國家連汽車都造不好,連基礎工業都做不好,又怎麼製造出先進的飛機、坦克、裝甲車?

  靠著宣傳硬捧,時間長了也臉紅。

  還得是紮紮實實地把基礎打實。

  周不器不會下場去造車,可電池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其實他也早就有過類似的思路了,只不過缺少一個機會進場。

  現在的電池行業還很弱小,存在的那些家電池廠商,都是一群“小老闆”。

  這些小老闆跟周不器的距離實在太遠了。

  讓他想靠近都沒機會。

  現在有了沈南朋從中牽線,這就有了很大的機會。

  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如果不去製造整車……那就去生產其中最核心的業務,而電車裡最耗成本的板塊就是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