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二百六十四章 雲在青天

  因此他沒精力搞什麼筆試,還得看卷子。帶著還沒拿定的主意,嘉靖出現在文華殿,立刻引來貢士們的一片“萬歲”之聲。

  策論的題目是皇帝定的,一般都是皇帝有感而發,題目也比較靈活,帶著當朝皇帝濃重的個人色彩。其主要目的就是看看這些書呆子們的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

  畢竟將來都是要當官的,這些能力越強,自然工作能力也應該越強,就可以放到更高更重要的崗位上去。

  主考官請嘉靖賜下題目的時候,嘉靖略想了想,居然出了兩句詩。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主考官摸不著頭腦,有心問清楚嘉靖,嘉靖卻已經半閉上眼睛,端坐在大殿的前面,高深莫測地看著下面的三百名貢士。

  主考官只好將這兩句詩作為策問題目掛了出來,貢士們都傻眼了,這,這怎麼答啊?

  嘉靖淡淡地說了一句:“你等都是大明英才,難分高下,今日殿試,只看緣分深淺,氣運高低。

  對上這兩句詩即可,誰想好了,誰就說吧。”

  這首詩雖然有些冷僻,但殿中貢士哪個不是飽讀詩書之人?這麼簡單的題目,萬一被別人搶先了怎麼辦?

  當下一個貢士搶先出列,大聲道:“萬歲,此詩出自唐朝節度使李翱的《贈藥山高僧惟儼(其一)》,確實是一首極有仙氣的詩作。”

  說完來歷後,那貢生生怕嘉靖認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乾脆曼聲吟誦,充滿了感情。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吟誦之後,謙虛地低下頭,等著嘉靖的表揚,心想就算不得狀元,至少也能搞個前三名吧。

  嚴世藩心中暗自冷笑,蠢貨,在座各位不都是垃圾,誰還沒背過幾首詩呢?若是出題這麼簡單,他也就不是嘉靖了。

  果然,嘉靖淡淡地說了句:“鸚鵡學舌,東施效顰,尋章摘句,徒增笑耳。”

  那貢士身子一晃,險些摔倒,冷汗溼透了貢士袍,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耳刮子——你咋就那麼積極呢?

  人家別人都沒說話,就你能耐?這下好了,皇帝這一句評語,直接得幹到最後一名去。

  接下來是一小段沉默,貢士們都意識到了這個題目的陷阱——你不能用原詩去對,得有自己的見解。

  可問題在於,這些貢士可以就這兩句詩洋洋灑灑地寫上幾萬字的議論文,可要用對詩來表達觀點,還真是有點力不從心。

  這個題目缺德之處就在於,他是從一首很完整甚至很完美的詩裡摘出來的,你要對詩,還能對得比原詩意境更好嗎?

  我給你出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你能給我對出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牛叉的詩來嗎?

  就算是你對出來的確實更牛叉,可人們已經習慣了原詩啊,自然就覺得原詩好啊,這根本是不公平的比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