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賈赦 作品

第二百八十四章 莊莊親事


  賈琮可沒有什麼生而知之、過目不忘的本事,卻因魏老爺子的一句天生宿慧,被不少人報以第二個六元文魁的期望。

  童子試中縣試、府試還好說,憑藉這兩年黛玉填鴨式教育,賈琮對四書不說倒背如流,至少可以說句爛熟於心。

  縣試、府試一般都是兩道四書題,或一道四書題,一道試貼詩。

  再加上縣試並不嚴格,沒有糊名謄卷這樣的繁瑣程序,考生做題完畢面呈縣令。

  如果時間早,縣令還會當場出對子面試,縣令認為你文章做得好,答對得體,甚至當場會宣佈考生通過縣試,當然大多數還是要縣令閱卷完畢才能決定是否考中。

  至於縣試錄取的名額一般並不像大考一樣有限定的人數,少則五六十人,多則兩百人,通過率基本維持在十中取一的範圍,還是相對容易的。

  府試開始就不那麼好過了,一府所轄大致有六七個縣,每年的應往屆考生少說也有三千,甚至更多。

  一場有時沒法容納全部考生同時考完,因此會分多場來考,而考題也是取兩道四書題,每場題目自然不同。

  而且錄取人數不超過百人,二十取一都算罕見了,三十取一甚至四十取一才是常態。

  因此考生們也稱府試為“府關”,意味著過了此關口,前方將一片坦途。

  當然,這些都不是什麼難事。畢竟賈琮有榮國府這麼大的招牌,又是二聖的“親兒子(親孫子)”,大興縣的縣令跟順天府的府尹腦子被殭屍吃了才會將其黜落。

  難就難在院(道)試,院試是童生試的最後關卡,也是最重要的考試。它不同於縣試、府試由地方官主考,而是由朝廷任命的提學官主考。

  提學官全名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副使、提督學道,掛名在一省的按察司下,正四品高官,一方大員。

  因主管學政,掌握生員們的命運,也被生員們尊稱為“大宗師”。

  提學官任期為三年,這三年中,提學官會舉行兩次考試,也就是說,院(道)試是三年兩考。

  這兩次考試分別稱為歲考和科考,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其實是與官學的生員有關。

  所謂歲考,指提學官對官學的生員就行考核評定優劣六等,按照等級給予相應的獎賞和處罰,最差的六等直接黜落生員資格。

  科考則是指在鄉試前,提學官對生員考試,一二等者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從鄉試起,鄉、會、殿三試,才是真正的開始,童子試不過參加科舉的敲門磚之一罷了。

  此處先不做贅述,琮哥兒如今可還連敲門磚都沒拿到手呢。

  不提院試的試題難度幾乎成倍數加深,光是提學官這種清貴官兒,就不是賈琮能通過家族勢力與聖眷打通關節的。

  指不定還會因為賈琮武勳出身,以及聖眷的原因,被“清正”的提學官刻意為難。

  童子試三關,賈琮有把握連過縣、府兩試,院試還真沒有信心。

  就連他的老師徐晉徐青藤都說了,院試雖是取青衿猶如拾芥,但對賈琮這個武勳子弟來說,難度要遠遠高於錄取率最低的府試。

  畢竟自開國至今,龍椅上的帝王被噴唾沫星子都是常事,拿皇帝老爺的“親兒子”刷刷聲望,再正常不過了。

  入宮覲見覆旨時,皇帝老爺倒沒怎麼問關於孔家的事,“龍體有恙”的皇帝老爺對兗州防禦戰的經過更感興趣。

  估計是害怕被臣子堵住,皇帝劉恆直接讓元春詔了賈琮在鳳藻宮覲見。

  按照御醫的判斷,元春的預產期也就在這十來天內。

  劉恆對元春腹中的孩子極為關注,這些日子十日內有八日宿於鳳藻宮,倒是讓榮國府的人放心不少。

  那些想要打元春主意的人,哪敢在皇帝老爺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因為懷孕疲累之故,元春只露了一面閒扯了一會家常就回了後殿休息。

  劉恆帶著賈琮出了正殿,坐在院中涼亭閒聊。

  春風拂面,清茶一杯,園中春紅柳綠,倒是極其雅緻,令賈琮原本焦躁的心平靜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