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賈赦 作品

第三百零六章 帝王之心,宰輔之志,慧女之情

  黛玉搖了搖頭,啪的一下輕輕拍去賈琮不守規矩的胖手:“小瞧誰呢?我又不是嬌弱不堪的小姑娘,前些日子御醫來診脈,還說我的身體已經大好,讓我平日裡不要老呆坐著,多去外面走走。而且我對青藤先生的這份作業很感興趣,不如咱倆比一比,看誰的答卷更讓先生滿意?”

  ……

  老太太皺著眉頭目送賈琮與黛玉離開,喊來了賈璉說道:“琮哥兒帶著的人少了些,你再派一隊人暗中跟著。每年的冬天城外就沒有安靜過,這個時候還帶著玉兒出門,真不知他怎麼想的。”

  抱怨歸抱怨,老太太還是很擔心孫子孫女。

  賈璉點了點頭:“老太太說的是,孫兒這就去安排……”

  “等等……你去趟徐府,若青藤先生有暇,請他來一趟,我有事想跟青藤先生說。”

  老太太的想法令賈璉有些吃驚,卻聽老太太繼續說道:“上一次在山東,他拿我拿孫兒當誘餌,我忍了。這一次又拿我孫兒當刀,總得給我個交待吧。”

  “啊?什麼誘餌?什麼刀?”

  一時間,賈璉都沒反應過來。

  老太太不滿的看了他一眼:“蠢,琮哥兒在兗州被圍,就是他徐青藤一手策劃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山東的白蓮教一網打盡。這一次又給琮哥兒出了個難題,當然,他確有將琮哥兒當成衣缽傳人,可這個傳承,也得問問咱們家要不要吧。更何況此事的成敗,關乎琮哥兒的未來,他總要先問問我這個當祖母的吧。”

  “老祖宗,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徐晉徐大人來了,老族長正陪他過來,說是要拜訪老祖宗。”

  賈璉面露駭然,驚訝的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卻平靜的衝賈璉擺擺手:“你去迎一迎,鴛鴦,去取鳳冠霞帔,到底是文曲星君,咱們家不能失了禮數!”

  徐晉一入榮禧堂的院子,丫鬟婆子恭敬的站成了兩排,榮禧堂的門口有一身著超品誥命服的老婦人,手持龍頭柺杖,頭髮近乎全白,卻精神抖擻,頗具威嚴。www..m

  “晚輩拜見太夫人,太夫人安好。冒昧前來,還望太夫人莫要怪罪。”

  “文曲星君能來,寒舍蓬蓽生輝,哪有怪罪一說?”

  寒暄一番,老太太引了徐晉入內。

  老太太讓丫鬟婆子都離開了堂中,只留賈敬、賈璉作陪。徐晉也沒有廢話,三言兩語將話題引到了賈琮的身上。

  “林前輩當年給晚輩來信,說是有一佳兒可為我徒。晚輩當初只認為不過戲言誇大,直到聖人詔我入京,欽點晚輩,收徒賈琮,為儲君計,培養未來之宰輔。”

  徐晉甚是鄭重,向北拱手:“聖人說,賈琮生而知之,乃天慧之人。或為社稷之福祉,或為亂國之梟雄。他老人家曾想過一刀除了後患,可琮哥兒終是先榮國親孫,又有陛下力保,才有了後來的召見試探……”

  賈敬應該早已知道此事,始終保持著平靜。

  老太太與賈璉幾乎同時驚呼了一聲,深吸一口涼氣。.m

  “後來聖人發現琮哥兒有赤子之心,如無瑕白玉。聖人認為,玉不琢不成器,琮哥兒能不能成為社稷之福祉,要看刻刀握在誰的手上。故而,聖人欽點晚輩為琮哥兒的老師,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晚輩夠純粹。”

  賈璉已經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他原以為二聖是看在祖父、賈家夠忠心的份上才如此看重琮哥兒,不想其中還有這樣的故事。

  只見徐晉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天上。

  “昭武年間出了一位魏慶和,雙日凌空都能保大夏不亂。元祐年間有了一位徐青藤,可固皇朝三十年安穩。”

  說到此處,徐晉不但沒有絲毫的害羞,反而自信十足,他悠悠問了一句:“那麼元祐之後呢?太夫人願不願意讓琮哥兒成為第三位精心培養的護國宰相呢?”

  ……

  皇太子的儀仗行進的慢些,賈琮與黛玉的車馬都到了王平口了,太子儀仗估計還在石景山附近駐紮休息。

  王平口是個不小的鎮子,鎮中有兩間較大的客棧,賈琮早就派人先一步過來,將整間客棧都包了下來。

  經過了一日的行進,黛玉早就疲累不堪。這冬日在外奔波,她還是第一次。

  “王家莊距離鎮子不遠,最多半個時辰的路程。明日一早咱們再出發,之後往西山附近的田莊轉轉,最後再南下去房山縣與太子匯合。”

  黛玉被雪雁、紫鵑用棉被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小腦袋。賈琮將煮好的茶遞了過去,自己則坐在火爐旁添炭。

  喝了幾口驅散了寒氣,黛玉讓丫鬟取來早前做好的功課準備,臉上盡是凝重:“今日你也看到了,官道上往京城去的流民最少也有上千。這還沒到臘月,多少人家就沒了糧食。按說戶部早就往各縣送去了預備賑災的糧食,百姓為何會捨近求遠?”

  賈琮拿著火鉗往火爐裡戳啊戳,略帶憤怒的說道:“還能為何?不外乎貪墨、謊報、驅趕。流民流民,沒了地不就是流民嗎?劉姥姥之前也說,她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外孫成了無地的流民、奴僕才舍了臉上京求援。”

  “所以說,青藤先生給你的這份作業,應時、應景、應天意!”

  黛玉第一次極其鄭重的跟賈琮論起了社稷民生:“琮哥兒,以往我總是不能理解爹爹當初在揚州為何會將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爹爹是聖人門徒,這是他的道,也將是你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