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賈赦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七章 君臣意相悖

  或許誰要是敢站出去求情,就會被百姓看成是奸佞小人,從此被徹底釘在恥辱柱上。

  皇帝是真的想將這群人全部砍了一勞永逸,百官們幾乎沒有人敢上前勸說。

  唯有禮部侍郎海剛峰張嘴說了一句,未經三司審判就處以極刑,不合規矩。不過老大人的聲音很快就被百姓的呼喊給壓了下去。

  正當大漢將軍準備行刑時,賈琮不得不站了出來。

  他走到了皇帝與百姓之間的空地上,朝著皇帝躬身拜下:“臣請陛下三思,此案還未經有司審問就將人犯處以極刑,不合國朝的規矩!”

  “賈琮,你放肆!”

  “非臣放肆,陛下可還記得臣幾年前就說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

  皇帝也沒想到眼看自己的打算就要順利完成,卻被自己的愛將寵臣給攔了下來。

  他真的生氣了,不僅僅是因為賈琮攔住了行刑,更多是擔心賈琮違逆了民意,會被京城的百姓唾棄。

  民意如刀,而且雙刃的刀。

  用起來挺方便,但也夠危險,極有可能會傷了自己。

  原本高呼喝彩的人群慢慢平息下來,皇帝掃視了一圈,懸著的心放下了不少。

  還好還好,百姓看向賈琮的眼神沒有厭惡,更多的只是不解與疑惑。

  “侯爺為何要替這群亂臣賊子說話?”

  身後傳來了一名老者的聲音,賈琮回身望去,正是那個手持胡木杖的老人。

  賈琮見皇帝點頭示意,他便抱拳解釋道:“國有國法,族有族規。老丈,這些人有沒有罪?有什麼罪?該如何判決懲治?是不是應該以國法來辦?”

  國有國法、族有族規,這八個字可以說是老百姓最為樸素的價值觀。

  老者無法反駁賈琮的話,卻在看了一眼遠處看不清面目的文武百官後,嘀咕似的說道:“這……可……官官相扌……”

  “原來如此……”

  賈琮笑了笑,轉身向皇帝拜了拜,又朝城樓上那道明黃龍袍的身影一拜,這才跟老者笑說:“官官相護,那也要看這個官是誰?有聖人、陛下在,誰敢官官相護?老丈若是還信不過,我給老丈說個人……海剛峰海青天,您老覺得讓海青天主審此案,可還信得過?”

  啊?

  海剛峰沒想到賈琮會突然提起了他,那些聽清賈琮之言的百姓們紛紛議論起來,很快就匯聚成了一個意思。

  “海青天海老爺,他們信得過!”

  賈琮暗道果然還得是國朝第一大噴子得人心,估計換個人,今夜這金水橋畔都得拿血洗地。

  他正要回頭跟皇帝老爺交差,卻聽那老者突然又來了一句。

  “不過海青天一個人能打得過那些貪官汙吏嗎?老朽覺得一個好漢三個幫,御貓大人與寶二爺一同去協助海青天,這樣最好不過……”

  “對,對,海老爺是青天,御貓大人也是青天,還有榮國府的寶二爺,他亦是赤誠君子,我們信得過!”

  人群中不斷有人舉薦著他所認為的青天大老爺,其中以海剛峰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御貓賈琮,就連常常在報紙上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寶二爺的大名,都被不少人喊了出來。

  支持寶玉的人數,甚至超過了京城兩大老紈絝劉恪與賈赦。

  皇帝雖然沒能借機一勞永逸,可也在冷靜下來後想通了賈琮站出來阻攔他的目的。

  好險,差點就釀成了大禍~

  若司法被“民意”所裹挾,那才是後患無窮。

  畢竟百姓們聽到的、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的。

  今日是他這個皇帝在調動民意,那明日有別人也調動了民意呢?

  “如此……”

  皇帝揮手製止了人群的呼喊舉薦,待安靜下來後宣道:“禮部侍郎海剛峰為主審、永豐侯賈琮、翰林待詔賈珏為副審,全權處理此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全力輔佐,此案公審,朕之子民可觀審監督,若有異義,敲登聞鼓告知朕,朕會親自過問……”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

  ……

  一場煙火秀,讓文武百官見識到了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元祐十一年的正旦大朝,因為除夕夜的“精彩”變得枯燥無趣。

  那些還想著裹挾“民意”,在正旦大朝聯手逼迫皇帝停罷革新官制的人,根本不敢在皇帝面前說什麼民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