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賈赦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夏英京城條約》

  他將一封早就擬好的條陳遞了上去:“四哥先別發愁了,看看這個……”

  關於科舉的改革,這事早在元祐八年國朝整頓吏治時就寫好了。

  這兩年修修改改,基本上已經算是完善的差不多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重實踐而輕詩詞,加大算學邏輯、律法、治政安民的策論內容。

  要不是當下的讀書人身子骨大多孱弱,賈琮都想加上騎射一項考核。

  其中又分民政、司法、商學、工學、醫學、教育五大科,每一個側重各有不同,倒是讓禮部與吏部討論一下,分門別類,各錄所需之人才。

  “陛下有一點沒有誇大,當下科舉的制度,的確是為朝廷選拔了不少人才。但絕大部分的進士,他們被分派官職,去地方上任,沒有僱傭一兩位師爺,連升堂問案都做不到。這種現象,必須根絕了!”

  賈琮可不是胡說,他的二叔當初剛得到朝廷的任命要去浙江任提學官的時候,是既高興又擔憂。

  為啥?

  政老爺只會清談,他壓根就不懂那些流程。

  還是赦大老爺求到了林老爺那,給尋了熟悉江南情況的師爺,這才慢慢搞懂了提學官該怎麼當。

  一群從書院走出來的新科進士,估計水平連政老爺都不如。

  讓他們為朝廷治一縣百姓,能不禍禍人就不錯了。

  劉弘很快看完了賈琮送上來的條陳,內容簡練但信息十足。

  不過就是在細則上還有待商榷,其中有不少在劉弘看來頗具……理想主義,不怎麼符合實際。

  “行,這條陳我收著了,這兩日就跟內閣的幾位師傅商議商議。”

  劉弘是個謹慎之人,頭腦清醒,還沒腦子一熱就拍腦瓜子下令施行。

  賈琮也清楚自己的條陳只是結合前世學到看到的,空想而成。

  能不能成,還得結合實際,讓內閣的那些老臣討論完善。

  完成了皇帝老爺的任務,賈琮就想趕緊逃離東宮這個漩渦,不想正殿外傳來了內侍的稟報。

  “小爺,天竺急奏,文少保連克天竺十一城,如今把西洋諸國的聯軍給堵在烏斯藏雪山下了!”

  ……

  若不是這份急奏,賈琮都快忘了天朝第二批下西洋的官方船隊早就該回來了。

  沒想到文廉竟然在天竺開闢了新戰場,幹出瞭如此驚天動地之事。

  賈琮的腦瓜子湊了上去,只一眼就驚呆了。

  大夏的這群幹外交的,都是這麼狠的嗎?

  在天竺殖民的葡萄牙,聯合英吉利等諸國組建聯軍,想要借烏斯藏之亂生事,在天朝身上割下一塊肉來。

  不想文廉聽聞這個消息後,當機立斷,率領一萬餘水師登陸天竺,沿著西洋諸國在天竺的殖民據點挨個拔除,不但截斷了西洋聯軍的後勤補給線,更是將聯軍堵在了大雪山的山腳下。

  當徐晉快要平定烏斯藏法王叛亂時,就接到了文廉的書信。

  兩軍聯手佈下了一個大大的口袋,將整個西洋聯軍共計五萬餘人,全部包圍在雅魯藏布江的河谷中。

  “看文少保的意思,是想讓四哥將這個消息公佈出去,讓那些西洋的使臣主動求見來談談條件。”

  光是扔進雅魯藏布江餵魚多浪費,文廉也弄清楚了西洋人的習俗,這群聯軍中有不少屬於西洋各國的貴族,活捉了這群人賣銀子多合適。

  賈琮也沒想到文廉文縐縐的話,竟然能表達出如此無恥……咳咳,如此大快人心的意思。

  劉弘還是第一次知道打個仗還能這麼賺銀子,一時間都愣住了。

  “這樣……真的好嗎?為了一兩百萬的銀子費這麼多事,是不是不合適?畢竟朝廷如今還要跟西洋人打交道……”

  他倒不是心軟或是好臉面,而是國朝與西洋諸國通商,每年帶來的利最起碼有數千萬,為了這點贖人銀,壞了通商的大事,著實有些划不來。

  不過賈琮接下來的話就打消了太子爺的顧慮,令他振奮異常。

  只聽賈琮說道:“一兩百萬?沒個千兒八百萬,提都不要提。”

  “那也不多啊……”

  賈琮撇撇嘴:“我說的是一國一千萬兩,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尼德蘭四國正好四千萬兩。然後還要他們割讓在天竺的殖民地給天朝,正好作為冀王府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