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


                 在地方的軍制上,出於穩定的考慮,他並不打算改變以文制武的模式。只是在軍事人才的選任上,他並不迷信劉大夏之流。

  其實很多所謂的良臣名撫,不過是憑藉著資歷贏得的地位和聲名,但翻看他們的功績往往會一片空白。

  這些人儘管被文官集團大書特書,但被歌頌最多的政績通常是:保一方安定和整頓軍紀。

  只是明明擁有入侵的實力,若是連一隻縮頭烏龜都做不好,那麼拿一塊豆腐撞死算了。至於整頓軍紀,這種政績的水分可想而知。

  王華雖然至今都沒有表現出軍事才華,但能夠考取狀元的人又豈能是庸人,只要是真心想要做事還是可以勝任南贛巡撫一職。

  王守仁在出任南贛巡撫前,其實亦沒有表現出過硬的軍事才能。結果面對寧王叛亂,他卻是輕輕鬆鬆地滅掉了這股反叛勢力,成為大明文臣少有的帥才。

  終究不是要找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將軍,憑著王華的學識、眼界和智慧,未必真的就比劉大夏之流差。

  特別南贛巡撫終究是初設,所轄之地是偏僻之所,現在由朝廷派遣一位狀元公下去,更會引起天下人的重視。

  一旦朝廷表明了決心,憑藉著大明王朝所擁有的人力和物力,閩、粵、湘、贛四省的交界處就難成大氣候。

  治國不能只著眼於當下,而是要立足長遠。現在設立南贛巡撫,即便不能滅殺那裡的流寇,亦要防止他們不斷做大,防止將來出現飛龍國那種大反賊。

  朱祐樘今天特意召見了那位聖人之父,一則是要考察一下王華此人的軍事才能,二則是詢問王華的個人願意。

  在一番交流後,意識到能教育出聖人的狀元公,確實不是一個泛泛之輩。

  其實華夏從來都不缺管理型人才,若是讓他做首輔未必比萬安差,而自己將實權移交既然不能成為張居正亦會是三楊之一。

  朱祐樘自然不可能將大權相讓,見面後便堅定由翰林修撰王華外任南贛巡撫的想法,由他全權處理此次江西叛亂。

  不僅如此,塘報的網絡亦將再建一條直達贛州府的傳遞路線,這樣他這位皇帝便可以更快捷地軍事情報,從而更高效地配合王華調兵遣將。

  只有地方真正太平,接下來不管是重點扶持什麼產業,大家才會同心協力共同謀發展,這樣才能更容易發展經濟。

  朱祐樘在理清這些東西后,便對江西的叛亂進行批示道:“增設巡撫南贛汀韶處地方提督軍務一職,駐贛州府,緝盜剿賊,安撫流民,維護地方治安!擢翰林修撰王華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出任南贛巡撫,即日啟程,不得延誤!”

  既然本朝沒有當打之年的王越,那麼自己權當賭上一把。現在用這位聖人之父王華試上一試,總歸不會出現大錯,沒準真能收穫名將一枚。

  至於由翰林官出任地方實職會打破詞臣的常規晉升路程,只要王華不牴觸,那麼自然不可能存在什麼阻力。

  只待自己的養心殿建成,詞臣間的傳承註定會打破,今後真正想要得到地位不可再論資歷,而是要表現出實打實的能力和政績。

  像王華此次出任南贛巡撫,若是搞得贛州府等轄區形勢惡化自然是要棄用,但若是政績斐然將來便有機會入閣拜相。

  外面的彎月時隱時現,而東暖閣的燭火噼裡啪啦地燃燒,這裡的文案亮若白晝。

  十八歲的朱祐樘是一個勤政的君王,雖然鬍鬚還沒有長出來,但眼睛堅定而充滿智慧,正向著一個合格的帝王蛻變。

  案上的奏疏經由文書房分門別類,涉及這個帝國方方面面的政務,除了軍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儀式安排。

  在這個禮儀之邦,別說重要的慶典,既然是歷代帝王和皇后的生辰和忌日都是安排人員進行拜祭。

  朱祐樘看到禮部呈交上來的新耕藉田儀注,在看到上面已經裁減不少流程,時間選在二月十三日,當即便同意了禮部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