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


                 隨著三月越來越近,留給朝廷推廣種植棉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棉花並不是所有地區地適合種植,按後世的產棉區分佈,分別是新疆地區、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

  京城處於黃河流域棉區,而京畿地帶便可以鼓勵種棉花,致使朱祐樘決定從武勳集團入手。

  武勳集團自開國以來,雖然他們的軍事才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但他們對家業卻看得特別重,早已演變成為一個個大地主。

  這幫武勳天生就像是高高在上一般,即便軍事才能再如何不濟,但一旦能夠進入軍政系統,必定會直接被授予高位,而且還能直接參與國家重大的軍情決策中。

  像去年小王子送來的即位賀表,以“大元大可汗”自居,英國公張懋當時主動提出的意見是不用在意,只要他們的使臣不是十分無禮,朝廷還是按舊例進行賞賜。

  這便是大明王朝的一種奇特現象,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的武勳僅僅依賴血統,結果掌控幾萬乃至幾十萬的軍隊,卻是連“內戰內行”的標準都遠遠達不到。

  不過在兼併土地這一塊,他們卻是不輸於人。

  他們世世代代拿著朝廷規定的俸祿,雖然這些俸祿現在看起來並不算多離譜,但在明朝前期無疑是最有錢的一批人。

  跟國人傳統觀念一樣,他們有了積攢都喜歡大肆購買田產,所以很多武勳之家都坐擁大量的田產。

  像定國公徐永寧名下是五百頃,成國公府國公朱儀名下是一千頃,而且這裡大多數都是肥田。

  經太監的提前通知,就在今天巳時正刻,一眾勳貴入宮面聖。

  由於武勳集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像定國公徐永寧已經瘋掉,成國公朱儀在南京出任南京守備,而今英國公張懋被勒令在家閒坐等。

  弘治特恩各個爵府的世子或話事人入宮,跟隨小太監由西苑門進來,來到旁邊這一座新修的養心殿。

  在朝陽的照耀下,新修的養心殿顯得金燦燦的。

  撫寧侯朱永等勳貴都是第一次見到這座新殿,看著這座彷彿置身湖光山色畫卷中的養心殿,亦是心生羨慕和嫉妒。

  劉瑾親自將人由養心門引進來,只是沒有將他們帶到養心正殿,而是領向了坐落在東面的御書房。

  御書房的前廳顯得十分寬闊,按朱祐樘的設計意圖,裡面區域修建閣層,上面的閣層才是重要的藏書之所。

  “臣等躬請聖安!”撫寧侯朱永等勳貴看到閣樓上的朱祐樘,當即恭恭敬敬地跪禮道。

  朱祐樘正在閣樓上挑選書籍,卻是並不打算主動出面。

  上次刺駕一事至今都沒有新的進展,不過從種種的跡象來看,最大的嫌疑人仍舊是這幫武勳集團。

  郭鏞站在下面的龍椅邊上,代為回應道:“臣躬安!”

  “陛下,這一本兵書是否合適呢?”覃從貴亦是來到這裡幫忙找書,卻是將一本古籍恭敬地呈上道。

  朱祐樘看到是有關練兵的書籍,便認真地翻閱起來。

  現在想要強軍,不僅需要軍備和糧草,而且需要科學的練兵方法,亦需要通過京衛武學培養出更多的軍事人才。

  只是現在的兵書多是孫子兵法的擴展或註解,而很多兵書都是在特定天時和地利下的紙上談兵,卻是給他一種好高騖遠的感覺。

  不論這些兵書吹得如何天花亂墜,但想要用步兵便能以少勝多,僅僅是一個計謀便能將人家全殲,這事算算都不可信。

  朱祐樘並不是一個喜歡幻想的人,在看到這種有關練武的書籍正系統地寫著練體魄、練膽魄、練營陣,頓時有一種找對了書的感覺。

  郭鏞面對著數十位前來的武勳和幾位重要級外戚,便傳達聖意地道:“這是戶部剛剛送上來的五年振興棉業計劃書,雜家已經讓文書房分抄,請諸位爵爺和世子參詳!”

  撫寧侯朱永和成國公世子朱輔默默地交換了一個眼色,接過由太監送來的計劃書,亦有人趁機觀察站在閣樓上面翻書的朱祐樘。

  年僅十八歲的朱祐樘,而今沒有誰敢再將他當少年人看待,已經成長為一個令他們感到畏懼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