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零四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


                 兩個錦衣衛聽到這個問話,亦是紛紛扭頭望向孫交,同樣想知道孫交背後站著的是哪一位朝廷大佬。

  雖然現在朝廷已經沒有哪一位高官敢於公然跳出來反對皇帝,但文官曆來陰險,卻不知是哪位大佬在背後使絆子。

  殺吧,通通殺乾淨,這幫偽君子本就應該通通下地獄。

  “本官是提拔了他們不假,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哪個文選司官員不關照一下自己人?至於他們做了什麼,因何要行刺劉忠和汪直,本官概不知情!”孫交聽到這個問題,當即默默地閉起眼睛以示不肯招供道。

  牟斌看到孫交果然不願意吐露實情,便皮笑肉不笑地道:“不知情嗎?你可能還不知道一件事!”

  “什麼事?”孫交心裡隱隱感到一絲不安,便重新睜開眼睛地詢問道。

  牟斌眯起眼睛望著孫交,顯得一字一句地道:“我在用刑方面是一等一的高手,這天下還沒有我撬不開的嘴!”

  說到最後一個字,故意咬得特別重,無形中給孫交施加更重的心理壓力。

  “牟斌,你是想要迫害忠良,不怕史筆如鐵嗎?”孫交深知北鎮撫司刑具的可怕,當即便憤怒地質問道。

  你是忠良?呵呵……你是忠良!

  一個充滿鄙夷的笑聲在牢房的通道中響起,而牟斌對這位厚顏無恥的文官不再廢話,當即讓手下將人押上,朝著那個充滿十八般刑具的審訊室大步走去。

  至於史筆如鐵,他知道這些文官確確實實掌握著黑白顛倒的能力,但更相信後世人終究能夠看穿虛妄直擊史實。

  即便孫交等文人再如此抹黑成化昏庸,而今聖上殘暴,但時代的興衰會說明一切,而今他要做的便是助陛下撬開孫交這張嘴。

  七月中旬,棉花朵朵開。

  銀光點染兆年豐,萬頃星搖似雪融。

  素裹群芳誰兌暖,輕身入被蔽時空。

  ……

  在大明朝堂仍舊暗流湧動、明爭暗鬥的時候,京畿之地已經迎來了豐收時節。

  由於今年北直隸春夏並沒有蝗災,而棉花又是耐乾旱的農作物,致使京畿種植棉花的人家的產量喜人。

  雖然絕大多數的武勳都拒絕朱祐樘種植棉花的召號,但很多底層百姓其實還是挺聽話的,故而配合順天府衙種植棉花的號召。

  其實早在明初之時,太祖朱元璋便已經注意到棉花的價值,所以十分重視棉花的種植,更是頒佈了政令。

  當時朝廷下令:凡百姓在田五畝至十畝要栽桑、麻、棉花各半畝,十畝以上加倍。

  據史料記載:洪武二十年,河南彰德、衛輝、廣平等七府棉布產量高達一千一百八十萬三千餘斤。

  永樂十七年,朝廷共徵收棉布一百二十萬六千八百八十七匹,絲棉二十四萬六千五十七斤,棉花絨五十八萬三千三百二十四斤。

  棉花早已經成為大明重要的經濟作物,亦是華夏百姓能扛過一場場寒冬的有力保障。

  很多人都知道大明跟西部少數民族的茶馬司,但由棉花織成的棉布同樣受到他們的歡迎,所以大明亦會採用棉布跟少數民族換馬匹。

  事實上,大明跟其他國家或大大小小部落的貿易中,棉布一直都是硬通貨。

  趙老四是北直隸普通百姓,世世代代在這裡務農為生。

  由於他為人安分守己,從來都是有一文錢便花一文錢,沒有錢便老老實實挖野草熬日子,倒是守住了祖上傳下來的二十畝田。

  在今年春耕之時,他響應順天府衙的號召,亦是領取了一些不要錢的棉花種子,用其中的兩畝田種了棉花。

  到了收成的時節,他的兩畝田跟其他人的棉花地一般,亦是迎來了一場豐收。

  他帶領兩個兒子和兩個兒媳一起到地裡採摘棉花,摘棉花似乎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結果自己的孫子和孫女都主動跑來幫助。

  面對這種潔白如雪的棉花,一家人始終有種豐收的喜悅。

  由於人工採摘,故而他們能很好避開雜枝和雜枝,使得采摘回來的棉花很乾淨。只需要經過一日暴曬,然後經過去籽和雜質的處理,便得到了可以出售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