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鐵為契,帝陷兩難


                 隨著丹書鐵券亮出,全場譁然。

  原本都以為會昌侯孫銘是要被問斬,但誰都沒有想到會昌侯府竟然有免死金牌,讓事情再度峰迴路轉。

  只是有人亦是反應過來,會昌侯府確實擁有免死金牌。

  事情自然離不開第一任會昌侯孫繼銘,當年會昌侯孫繼宗在奪門之變中有功,因功進侯爵。

  由於孫太后的關係,英宗對孫繼宗加號“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功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賜丹書鐵券。

  跟石亨等人相比,這一份禮遇是獨一份的,甚至有很明顯的偏袒性。只是丹書鐵券確實是英宗御賜,自然擁有權威性。

  “不對!”

  正是這時,吏部尚書李裕突然站出來。

  眾人紛紛扭頭望向這位吏部尚書,眼睛充滿困惑。

  卻不等朱祐樘詢問,長寧伯周彧帶著幾分不屑地反問:“李尚書,有何不對?英宗皇帝御賜會昌侯府丹書鐵券一事,你們或許不清楚,但在京城的勳貴圈子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堂下的百姓其實並不知曉,但聽著長寧伯這麼信誓旦旦地說出來,卻不太相信會昌侯府偽造丹書鐵券。

  “可否一觀!”吏部尚書李裕站出來朝朱祐樘施予一禮,便向孫臬提出要求。

  孫臬抬眼望了一下父親,看到父親沒有制止的意思,便倨傲地向李裕展示自家的丹書鐵券。

  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由於用金水填字,故而正面透著一種別樣的貴氣。由於是各持一半,故而這裡其實僅有下半部。

  按正常的格式,上半部是要鐫刻賜券日期、賜予對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以及被賜者的功勳業績;下半部則是皇帝給予被賜者的特權,還有便是皇帝的誓言。

  現在這面丹書鐵券呈現的是英宗的誓言,還有就是英宗給予郯國公孫繼宗的免死特權——“予免二死,子免一死”。

  雖然已經過去三十餘年,但保存得很完整,金字是清晰可見。

  李裕的臉上突然露出興奮之色,指著鐵券上面的攜刻:“陛下,此鐵券記載得清清楚楚:‘予免二死,子免一死’。這份丹書鐵券既是郯國公所得,那便免郯國公二死,郯國公之子孫璉一死,故此券至今失效!”

  此話一出,戶部尚書李嗣等人紛紛反應過來,臉上不由得綻放出喜色。

  跟魏國公所持可保子孫後代的丹書鐵券不同,而今孫繼宗所建的軍功並不值得大書特書,故而英宗給予普通鐵券可謂是厚賜。

  只是普通的鐵券的制式是“予免二死,子免一死”,雖然孫銘是從孫繼宗手裡繼爵,但他的身份是孫繼宗的嫡孫。

  正是如此,這份丹書鐵券雖然完整地保存下來,但卻根本不能保孫銘一命。

  “不錯,這份丹書鐵券已經失效了!”

  “對啊,只保他爺爺跟父親,與他這個孫子何干?”

  “搞了半天,俺差點給他給騙了,真的不該保啊!”

  ……

  堂下的百姓聽到李裕的話後,眼睛頓時紛紛亮起,亦是意識到這份丹書鐵券存在破綻,便是興奮地附和起來。

  雖然他們跟會昌侯無怨無仇,跟錢富沒有任何瓜葛,但能夠看到正義得到宣揚無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現在事情再度峰迴路轉,而今孫銘拿出來的這份丹書鐵券根本不能免死,那麼自然還得被推上斷頭臺。

  “李尚書,你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正當大家處於興奮狀態的時候,跟隨而來的小老頭突然站了出來道。

  此話一出,大家的目光紛紛落在這個小老頭身上。

  這個小老頭的鬍鬚皆白,皮膚白皙,已經年過六旬的模樣,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況保持得很好,特別眼睛顯得炯炯有神。

  李裕認得這位是孫繼宗的大兒子孫瓚,由於是庶出的關係,所以會昌侯的爵位由嫡系繼承,便輕瞥一眼道:“孫瓚,願聞其詳!”

  朱祐樘的眉頭微微蹙起,亦是上下打量這個孫家人,隱隱間覺得事情恐生變數。

  從剛剛孫銘乾淨利落的認罪,再到這面丹書鐵券的出現,這幫人不可能不知曉這份鐵券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