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

  身穿藍色長襯的徐鴻在面對題目的時候,顯得不慌不忙地扶著墨條在硯中研磨,聞著空氣中的墨香,眼睛閃過一抹堅定。

  由於在外面便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甚至跟海寬等人還探討過這個案情,故而心裡其實已經有一個答案。

  徐鴻捻袖潑墨,臉上顯得無比專注,很快便開始洋洋灑灑地書寫起來。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自大的人,而是按部就班地在草稿上進行作答,而後再將寫好的答案抄到那試卷之上。

  海寬等人同樣不慌不忙,由於得到徐鴻的提醒,所以亦是有所準備。

  既然他們是要為人臣,那麼就該替陛下分憂,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進行抨擊。

  既然這個案子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題,那麼就不能一昧去責怪朝廷,而是應該設法去尋得兩全之法。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徐鴻等舉子都沒有見到過這八個真言,但無不是其中的踐行者。

  他們的法子或許不是那般的盡善盡美,但他們的心是向著皇帝,努力地運用自己的智慧為皇帝解憂。

  順天貢院,聚奎堂。

  咦?

  王越已經開始批閱第一場考生的答卷,只是突然間若有所感地抬頭望向南面,隱隱間似乎看到了一股才氣直衝雲霄。

  此次他是為國掄才,亦是為他即將掌管的都察院物色人才。

  跟那些青睞於能寫好文章的官員不同,他更喜歡能少說話多做事的官員,故而此次他選才更重不死板的考生。

  正是如此,他此次重視的考卷既不是第一場的四書五經,亦不是第三場時務策,而是現在正在進行的第二場考試。

  至於皇帝交代下來的那一道題目,只能說是神來之筆,這才是選擇人才的最好考題。

  天空很藍,京城繁華仍舊。

  由於順天貢院鎖院將近九天的時間,所以這裡所發生的一切外界並不知曉,彷彿是屬於另一個世界般。

  會試對普通百姓或許很重要,但對大明朝廷僅僅是一場選擇儲備幹部的考試。

  朝廷自然不可能因為一場會試而停擺,在順天貢院的考試如火如荼的時候,各個衙門亦是已經默默地運轉。

  吏部負責外察,工部負責工程,戶部負責稅收,而禮部則負責祭祀等,正在有條不紊地協助皇帝治理兩京十三省。

  有關會昌侯的案子,雖然京城仍舊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皇帝、刑部和順天府衙很默契地採用了拖字訣。

  宋澄雖然執著於公義,是請求斬殺會昌侯的堅定代表,但亦是知曉皇帝的難處。

  正如徐鴻所說,若皇帝真的有心包庇會昌侯,那麼便不可能支持他如此徹查這個案子。而今逼著皇帝不顧丹書鐵券和英宗皇帝的允諾而斬殺會昌侯,便是一種不忠的表現。

  宋澄為此還特意進宮面聖,當得知皇帝將案子放到會試的試卷上的時候,即便是萬年不變的棺材臉都想笑了。

  那幫鬧事的士子早前是高談闊論,而今案子擺到他們的面前,他們恐怕才會真正感受到案子的難處。

  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士子定然是要抓耳撓腮,要麼放棄這場會試,要麼則是乖乖地思索這個案子如何才能兩全。

  至於會昌侯如何處置,雖然皇帝沒有同意直接將會昌侯推上斷頭臺,但起碼亦沒有對會昌侯無罪釋放。

  審判,自然是一套固定的流程。

  皇帝將會昌侯的案子挑出一點毛病便打了回來,順天府衙花費幾天的時間重新梳理一遍,而後慢吞吞地上呈刑部。

  刑部面對會昌侯的案子亦拖了幾天才開始著手處理,結果刑部開了幾場部議後,又挑了一個毛病將卷宗打回順天府衙。

  你說案子不處理吧,他偏偏一直都在認真處理,但你說他們正在處理吧,他們處理的速度確實是慢。

  “可惡,可恨,他們簡直就是耍流氓!”躲在暗處的馬文升等人只能乾瞪眼,顯得十分氣憤地指責。

  年紀最大的灰衣老者亦是發出感慨:“咱們當真小瞧這位小皇帝了,這種手腕比先帝還要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