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


                 今日的風光屬於狀元郎劉存業、榜眼錢福和探花靳貴三人,三人沿著御道中走出紫禁城,又在無數百姓的歡呼聲中騎馬行走在西長安街道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這種風光的背後自然不是他們三人多麼優秀,亦不是他們三人給這個王朝帶來了什麼功績,而是帝王需要通過優待他們三位士子來換取天下讀書人的嚮往之心。

  只是到了後世,在各地仍舊迷信各省狀元的時候,政府果斷出手遏制這一種不良現象。畢竟給國家帶來貢獻的是科學家,而不是這些只能在考試上交出高分答案的學霸。

  其實隨著華夏的發展,讀書早已經不再是世家士族的專利,而今王朝的供需關係易位,官位早已經是僧多粥少的狀況。

  即便王朝不如此厚待狀元,即便王朝對讀書人減少優待,天下讀書人又能有幾個人願意做碌碌無為的隱士高人呢?

  都說朝廷官員的俸祿低,但哪怕這種低俸祿,無數的讀書人同樣爭得頭破血流,一生都醉心於功名。

  當然,現在終究還是文人主控的朝廷,這種厚侍狀元和讀書人的傳統做法將一直延續下去。

  有關優侍新科進士的遊戲還在繼續,除了一甲三進士的御馬誇街外,其實最隆重的還是接下來由皇帝牽頭舉辦的榮恩宴。

  宋太祖規定:在殿試後由皇帝宣佈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因賜宴都是在瓊林苑舉行,故稱作“瓊林宴”。

  只是到了元明時期,官方的叫法已經改為榮恩宴。

  自宣德八年起,朝廷規定:賜宴於行在禮部,以後進士恩榮宴均設在禮部舉行,並命大臣一員待宴。

  時間悄然來到下午時分,位於東江米巷的禮部衙門熱鬧非常。

  “狀元郎來了!”

  “呵呵……恭喜斬兄摘得探花!”

  “錢兄,你詩比李太白,文能治國安邦,吾輩楷模也!”

  ……

  六百零一名新科進士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看到一甲三進士出現的時候,亦是紛紛上前進行祝賀。

  面對周圍人的恭維,狀元劉存業顯得有些“社恐”,榜眼錢福則是呈現“社牛”,至於探花郎靳貴則是始終保持一臉謙和。

  靳貴出身於江南望族,其父為溫州府經歷,曾師從楊一清。雖然只有二十五歲,但整個人已經顯得很是穩重,面對周圍的人祝賀顯得彬彬有禮。

  一甲三進士,卻是恰好反映出了三類讀書人的性情。

  “劉閣老和李尚書過來了!”

  先前鬧哄哄的宴廳,突然間安靜下來,卻是紛紛扭頭望向到場的大人物們。

  除了六百零一名新科進士外,出席這場宴會的人員還有一眾讀卷官,如此多的重臣出現可以說是排面十足。

  按著禮制,狀元劉存業獨坐一席,榜眼錢福和探花靳貴同坐一席,其他的進士則是按著排名四人同坐一席,座位的順序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

  徐鴻等廣東新科進士亦是已經來到這裡,原本高魁想要挨著徐鴻而坐,但遭到二甲第二名進士的眼神殺。

  在這個時代,座位的次序關係著地位,關乎他們的等級高低。現在榜單已經張貼出來,按官場的潛規則,哪怕同為三甲進士亦已經有了高下之分。

  高魁遭到那位進士的死亡凝神後,一度懷疑自己昨晚睡的女人是不是他的老婆,便灰溜溜地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哪一位是吏部尚書李裕呢?”

  “哪一位是戶部尚書李嗣呢?”

  “什麼?你還找刑部尚書杜銘?早辭官了!”

  ……

  在場的六百零一名進士看到出席的重臣,亦是紛紛進行交頭接耳,卻是認真地辨認著這朝中的各位重臣,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吏部尚書李裕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

  至於有人提及的刑部尚書杜銘,雖然宋澄查清杜銘是被會昌侯孫銘構陷,但杜銘兒子圖謀錢宅同樣是真事,杜銘因教子無方而辭官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