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一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

  此話一出,大家當即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後齊刷刷地望向站在前面的襄城侯李瑾。

  襄城侯李瑾是武勳子弟出身,年輕時更是因軍功而進封襄城侯,反倒養出了一種心高氣傲的派頭。

  若不是面臨弘治朝的京營改制,他至今都是十二京營的統帥之一。

  襄城侯李瑾一直都輕視朱祐樘,雖然知曉麻煩纏身,但仍舊十分淡定地站出來道:“陛下,臣在!”

  “伱祖上李濬隨太宗平定天下有功,先是隨軍大敗李景隆軍,而後率部斷橋為太宗爭得破敵良機,所立戰功得太宗授襄城伯世券。三代襄城伯李濬過世,你非嫡非長,卻為第四代襄城伯,實乃朝廷恩典。雖討平都掌蠻因功進侯,然都掌蠻至今仍盤踞敘州,亦是先帝給你的恩典。汝深得朝廷恩惠,本該揚先祖之忠義,然你囤米是要造反嗎?”朱祐樘先是翻出舊賬,而後冷冷地質問道。

  此話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都倒吸一口涼氣,意識到皇帝對襄城侯是要動真格了。

  “臣雖囤積一點米糧,但實則是為謀利!然臣世代忠於天家,從未有謀反之念,還請陛下明鑑!”李瑾的眉頭微蹙,卻是十分淡定地朗聲道。

  “你囤積米糧謀利是實,但你如今可不只要米利,而且還想要將朕除之而後快!”朱祐樘眯著眼睛打量這個最狂妄的侯爺,卻是冷冷地數落道。

  原本他並不想跟武勳集團的關係鬧得太僵,特別這些都是開國功臣的後代,事情確實不宜做得太絕。

  只是李瑾跟興王的關係太過親近,而且這位侯爺確實太過於狂妄,一些言行早已經嚴重踩線,更是說了犯上的言詞。

  襄城侯李瑾微微一愣,但馬上否認道:“陛下,你雖貴為天子,但亦不能如此冤枉於臣,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鑑,我襄城侯府當不起陛下如此誣衊!”

  在場的官員面面相覷,亦是覺得朱祐樘的用詞失當。

  首輔劉吉猶豫了一下,最終選擇代表百官站出來道:“陛下,此言有損襄城侯的清譽,還請陛下謹言!”

  襄城侯李瑾看到堂堂的首輔站出來力挺自己,當即不屑地望向這個忘乎所以的皇帝,這個王朝不是你一個人便能夠治理得了的。

  “你們都認為朕亂說不成?”朱祐樘感受到下面文武百官的異樣,卻是淡淡地詢問道。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默默地交換一下眼色,卻是進行回應道:“臣等不敢有此念!”

  雖然他們這般表態,但亦是覺得朱祐樘的話確實不妥。雖然襄城侯確實囤米謀利,但恐怕不敢有軾君之念,即便皇帝亦不可隨意給侯爺扣下這麼大的帽子。

  襄城侯敏銳地察覺到文武百官的心是向著自己,當即便自信滿滿地道:“陛下,您說臣有軾君之念,不知何人為證?”

  “宣!”朱祐樘看著自信滿滿的襄城侯,便直接滿足他作死的請求,顯得十分冷漠地吐出一個字。

  啊?

  這話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突然意識到事情可能不是皇帝無的放矢,發現事情正朝著不受控的方向所演變。

  如果僅僅是一個囤米案,雖然李瑾要揹負罪名,但終究是大明王朝的侯爺。即便是要被削爵,但必定能保住性命。

  只是如果牽扯到軾君,哪怕是貴為大明王侯,那亦要該法辦便法辦,甚至還會累及全家人的性命。

  時至九月底,天氣轉涼。

  雖然朝陽已經升起,只是沐浴著朝陽的文武百官壓根沒有感到一絲暖意,而是發現四周的空氣變得更加冰涼。

  兵部郎中徐鴻緊了緊衣領,發現這個朝堂像極了戰場。

  隨著命令的下達,午門那邊很快有了動靜,有一人跟隨小黃門緩步而來。

  是誰呢?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的胃口都被勾了起來,正抱手在胸伸長脖子張望,看著那個越來越近的身影。

  “不……不可能!”

  李瑾看清楚來人的時候,頓時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這人是誰啊?”

  “你不覺得有點面善嗎?”

  “呵呵……當真有點意思!”

  ……

  由於事情跟絕大多數的官員沒有關係,當看清楚那個被領過來的小老頭,很多人的臉上浮起幸災樂禍的笑容。

  出現在這裡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劉李瑾的哥哥李璉。

  在勳貴之家,其實同樣不乏明爭暗鬥。

  在很多年以前,因嫡子李珍戰死,所以合法的繼承人落到庶出的李璉身上。

  只是李璉的母親並不受寵,反倒李瑾更得長輩疼愛,最終在襄城伯府的一番動作下,竟然由李瑾繼承了襄城伯之位。

  若是這種事情落到皇家,就像皇位傳給朱祐杬,而朱祐樘這個第一順位繼承人被晾到了一邊,卻是充斥著嚴重的不公。

  李璉來到御道前,顯得規規矩矩地進行跪禮道:“臣李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由於一直處於底層的關係,現在來到天子面前,心裡反倒十分緊張,亦對這位深受京城百姓愛戴的天子感到好奇。

  “李璉,你弟弟李瑾可是有不忠之言?”朱祐樘看到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李璉,顯得直截了當地詢問道。

  不知李璉是出於那份忠心,還是為了當年那一口惡氣,卻是義無反顧地指證道:“李瑾雖是臣的至親兄弟,然陛下乃臣之君父。因囤米之事諸多不順,臣弟在府中出言對陛下多有不敬,亦是已有犯上之念,臣願指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