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


                 距離,成為這個時代信息傳遞的最大挑戰。

  白古國跟雲南並沒有可直通的路,亦沒有大明的驛站,所以這份捷報最穩妥的方式是經海路傳遞。

  白古捷報由莫塔馬灣起送,同印度洋經馬六甲回到南洋,經中南半島的大明軍事基地承接,然後轉送到達廣東的省府廣州。

  從廣州城到京城又是萬里之遙,如果是普通的舉子赴考,這個路途又得花費小半年的時間。即便大明王朝已經在兩京十三省設置塘報系統,但這一路同樣需要不少時間。

  此次受南洋風暴的影響,這一份在八月呈報的白古捷報到達京城之時,時間已經來到三個月之後了。

  大明都城,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城,這裡人口持續增長。

  “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小小白古,簡直是自尋死路!”

  “要我說,乾脆揮師緬甸,將緬甸變為大明行省!”

  ……

  雖然捷報傳遞的時間著實是太長了,而且還存在海洋風暴這種不確定的因素,但這份捷報在京城傳開的時候,亦讓京城的百姓和士子無比的自豪。

  朝廷的屢戰屢勝,亦讓民間的輿論顯得越來越好戰,心裡自然不將西南一個小小的緬甸地區放在眼裡了。

  事實上,現在大明的軍事實力已經冠絕天下。

  即便是強如蒙古,而今亦是將他們的小王子乖乖送到京城為質,滿都海面對各方勢力的虎視眈眈已經選擇向大明朝廷尋求庇護。

  至於日本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名選擇放棄天皇和幕府將軍,跟朝倉貞景那般選擇接受大明王朝的恩封。

  他們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忠誠可言,而今將軍幕府出現內部分裂,自然是樂意於自立為王,亦是願意接受大明王朝的恩惠。

  現在擺在大明王朝最大的難度並不是軍事能力不強,而是這糟糕的自然交通情況,以及落後的信息傳遞方式。

  十二月的京城,天空已經飄下鵝毛大的雪花。

  自從蜂窩煤橫空出世後,整個京城對煤炭的需求直接上升,而家家戶戶生火做飯都選擇物美價廉的蜂窩煤。

  “今天的木炭怎麼還貴了?”

  “以前誰家捨得用木炭取暖啊?”

  “咱們的日子變好了,啥東西都搶著買能不貴嗎?”

  ……

  本以為蜂窩煤會徹底佔據木炭的市場,但隨著冬天的來臨,京城對木炭的總需求量反而出現激增,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只是如今最為熱鬧的地方是皇家錢莊,因為今年的兌付潮已經開啟。

  自呂宋的金礦國債後,朝廷陸陸續續推出了東極島國債、九州島國債和京津運河國債等,而這些都是到年底兌付。

  “呵呵……我的一分年息到手了!”

  “這些年朝廷是真給福利,又讓老身賺了一筆!”

  “說起來還是呂宋金礦國債厚道,可以換呂宋金!”

  ……

  在初一的大清晨開始,大家便手持國債的憑證,然後排著隊伍過來登記兌付,而後拿著他們的本息興高采烈地離開。

  以前吃利息是屬於權貴階層的專利,但現在朝廷給與恩惠,他們的財富不斷地跟著增長,即便不幹活都有可觀的收益。

  只是最讓他們羨慕的還是呂宋的金礦國債,持有這個國債換上黃金的話,既能享受到利息,亦可以享受黃金增值帶來的利益。

  以前白銀跟黃金的比率是四比一,即四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兩黃金。

  大明朝廷在推行廢銀令後,特別越來越多的日本白銀湧入大明,加上越來越多的百姓相信美洲大陸遍地白銀,所以黃金的地位一再走高。

  皇家鋪莊隔壁,皇家布行。

  一個身穿素衣的中年婦人走了進來,雖然身上沒有貴重的首飾,但眼睛顯得十分堅定,而身上散著一股自信。

  “劉掌櫃,您來了!”正在櫃檯撥弄算盤的孫掌櫃注意到中年婦女的到來,當即熱情地打招呼道。

  劉英將攜帶而來的禮品放下,嘴角噙著微笑地道:“孫掌櫃,你這是取笑奴家了,還是直呼奴家劉英吧!我不過是開了一個小小的作坊,這些年多得你及皇家布行的關照,不然我哪能有今日,這是上等的高麗參不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