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五百三十八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

  “皇宮藏著如此邪祟,絕對不可留!”

  ……

  兵部尚書劉宣等重臣深知弘治不能出現任何意外,亦是咬牙切齒地表明態度道。

  大明王朝真正的掌舵人一直都是皇帝,哪怕當年的王振竊取大權,其實權力都是受到種種的約束,唯有皇帝才能排除一切阻力。

  現在的弘治皇帝是千年難遇的明君,亦是正在帶領他們開創全新的盛世,所以弘治的安危已經關係到大明的興衰。

  正是如此,這把火不僅僅是要燒當今皇帝,而是要燒掉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國,一個將成為世界霸主的超級王朝。

  一縷朝陽灑落在乾清門的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出現在乾清門前,奏樂響起,跟一貫早朝的儀式相同。

  文武百官雖然知曉這種程度的火災危及不到皇帝,但看到弘治皇帝安然無恙,懸著的心亦是紛紛放了下來。

  在山呼萬歲的聲音中,已經奔三的朱祐樘坐到龍椅之上。

  他的目光在眾臣子間掃過,那是一種深邃而又堅毅的眼神,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在位已經足足十二年,而今朝堂從上到下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人,像最初提拔的劉忠和陳坤已經官拜尚書。

  現在滿朝文武重臣都是真正務實的官員,他們亦是樂意於跟自己一起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王朝。

  只是這一場火災,讓他亦是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滿朝的文武大臣。

  當年的首輔劉吉,又有誰能想到自己斬的人中有他的初戀和兒子,結果竟然是一個包藏禍心的逆臣!

  在場的文武重臣感受到那雙犀利的目光,此時周圍的空氣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他的發言。

  老成持重的王越亦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雖然他由始至終都是忠心耿耿,但帝王的猜忌亦是忠臣的難關。

  現在這一場火,雖然是發生在宮內,但難保會波及宮外。

  自古以來,皇宮亦是存在著種種陰謀,且不說英宗的奪門之舉,即便是憲宗的去世都存在著一點蹊蹺。

  此次出現如此惡劣的事件,註定將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朱祐樘終於緩緩開口,聲音深沉而有力:“諸位愛卿,朕今日在此召開朝會,便是讓大家好好瞧一瞧乾清門!朕御極一十有二年矣,敬天修身,愛民如子,與諸卿共創萬世基業。然,今有人火燒乾清宮,此乃何故?”

  “臣為內閣首輔,然陛下此番遇危,實有愧陛下隆恩!此火若非宮內,便自宮外而來,臣為百官之首,今請辭官歸田以贖治下無方之罪!”尹直是文武百官的領袖,當即主動請辭道。

  雖然他跟這起縱火案沒有半點關聯,只是正如他所說那般,這火如果不是來自宮內,那麼亦是宮外的人唆使。

  他作為內閣首輔統率百官,除了自身存在重大的嫌疑外,亦是需要承擔治下無方的責任。

  農業部劉忠等官員看著尹直如此表態,卻是知曉這亦算是一個表率,便是他們同樣需要上疏請辭來向皇帝表忠心。

  天下都是利字當頭,如果他們能夠在這個時候向皇帝請辭,表達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洗清自己的嫌疑。

  朱祐樘知道自己所創建的決策模式是有益於重臣,這些人想要謀害自己的可能性很小,特別首輔這個位置幾乎是不可能。

  一旦遇到少帝,那麼老首輔通常是首當其衝,而尹直很難繼續在首輔的位置繼續待著,亦或者根本呆不長。

  至於其他的非重臣的官員,既然他們都不在核心的政治圈子裡面,跟行刺皇帝相比,想方設法往上爬的風險明顯更低,而且更容易有所收穫。

  朱祐樘心裡微微一動,畢竟自己在登基之初便已經斬斷宮裡和宮外的聯繫,卻是知曉問題可能真的僅僅出在宮內:“朕跟諸位愛卿共商此事,並不是要你們辭官,而是希望有一個解決的方案!尹閣老,你為大明的重臣,今朕遇危,正是要汝等盡忠之時,你作為百官之首是這麼報孝朕的嗎?”

  “臣知罪!臣懇求即刻徹查此案!若非如此,臣等難以安寢,大明盛世亦是不可期也!”尹直當即認錯,亦是提出解決的方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