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五百五十一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


                 東華門,彷彿正被一團金色的光輝所籠罩。

  在場的文武百官沒有想到太皇太后竟然是這副嘴臉,剛出現便如此心急地攻擊皇帝,想要給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雖然大家都知曉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關係疏遠,但深究其中原因,其實是皇帝為了帶領大明王朝走向輝煌而決心掃平一切阻礙。

  不說慶雲侯周壽憑藉外戚的身份犯下累累罪行,而且言行舉止已經目無君上,甚至間接導致掌管十二營之一的周氏子弟敢殺皇帝派去的太監。

  若說皇帝不孝,其實根本談不上。

  畢竟皇帝並沒有對太皇太后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反倒是周太皇太后派人放火燒乾清宮,如今皇帝對太皇太后放火燒清寧宮和關睢宮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當周太皇太后越說心裡越興奮的時候,一個宏亮的聲音突兀地響起,直接打斷了周太皇太后的訴苦。

  “太皇太后,當今聖上乃一代明君,還請謹言!”內閣首輔尹直站了出來,直接打斷周太皇太后的話道。

  周太皇太后被如此無禮地打斷對朱祐樘的控訴,整張臉當即黑了下來。

  “當今聖上乃一代明君,還請太皇太后謹言!”李裕等官員心裡同樣有著一把稱,當即紛紛進行附和道。

  雖然他們知曉太皇太后跟皇帝的關係已經徹底決裂,但沒有想到太皇太后這般看待皇帝,更沒有想到如此迫不及待地給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只是相較於被太皇太后扣上不孝之名的皇帝,他們對眼前的太皇太后更是厭惡。

  當年周氏一族欺壓良善,慶雲侯周壽仗著外戚的身份不斷討賞,更是將諸多子弟安插到錦衣衛和軍營中,正是仗著周太皇太后的地位。

  周太皇太后不僅沒有成為皇帝革新的助力,而且是後宮紛爭的導火索,更是成為了害死當朝重臣賈俊的元兇。

  以賈俊的死來論,賈俊雖然僅僅是舉人出身,當年亦是通過走關係才能得到重用,但能夠成為工部尚書便證明他的能力,而能在弘治朝入閣拜相更是彰顯非凡的才華。

  特別在京津鐵路和明緬公路上,正是賈俊總攬全局,現在天津港成為北方最繁榮的港口,而大明亦是通過明緬公路跟印度洋緊密相連。

  自古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現在大明的道路暢通,讓大明不僅變得更加的團結,而且還加強對周圍新地盤的控制力度。

  這位為大明做出如此貢獻的重臣按說該厚待,皇帝亦是給醫學院施加壓力研製出青黴素,結果這個心腸歹毒的老女人竟然賜予海鮮湯。

  他們從賈俊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賈俊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恐怕都不會有性命之憂,但偏偏是極看重忠義的賈俊並沒有逃避生死。

  原本他們跟賈俊的關係不錯,亦或者很多官員十分敬重賈俊,如今又怎麼能夠對這位太皇太后有太多敬意呢?

  現在這個老妖婆不好好檢討自己,早前燒了乾清宮和清寧宮則罷,現在竟然再度主動放火燒了關睢宮,如今還如此迫不及待地指責皇帝不孝。

  正是如此,他們不論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忠君的理念,還是不願意看到這個老妖婆繼續為害人間,他們都有理由團結一起進行阻止太皇太后胡說八道。

  一些思想守舊的邊緣官員看著太皇太后的行徑,同樣是暗自搖頭。

  雖然他們覺得皇帝的做法多少算是有點不孝,但心裡覺得皇帝的做法並沒有不妥,反而已經開始理解皇帝的做法。

  周太皇太后的臉瞬間鐵青,萬萬沒有想到滿朝文武百官竟然一起包庇那個皇帝:“汝等可曉得哀家這些時日住於何處?”不等其他人回答,她又拋出一個自認為石破天驚的真相:“你們又可知哀家被幽禁,不許任何人探望哀家?”

  啊?

  此話一出,在場的重臣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由於清寧宮被燒,紫禁城並沒有存在其他同規模的空置宮殿,所以只能是將太皇太后暫時安置在關睢宮。

  雖然關睢宮的條件確實遠遠不如清寧宮,但亦是太妃的居所之一,條件亦不能算太差,所以這已經算是最好的安排。

  周太皇太后似乎已經過慣大宮殿的生活,早前為此對賈俊進行抱怨,此次更是親自一把火燒了關睢宮,更是指定要求讓住仁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