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茶客 作品

第六十二章 表叔劉鯤

炒鱔面盛在深藍色的搪瓷碗中,麵碗大而深,麵條細而勁道,鱔絲鋪了滿碗,一大勺紅彤彤熱油淋上去,香氣撲鼻。

陸瞳取了筷子,沒說話。

王春枝煮的最好的面,就是炒鱔面。

時日過得已經太久,陸瞳都快記不起來這位表嬸的容貌聲音了,只記得她做的炒鱔面很香。

那時候陸家清貧,陸謙常帶陸柔陸瞳她們去田邊捉黃鱔。捉來的泥鰍放進筐裡帶回家,隔壁的王春枝會把黃鱔炒熟,每人一大碗炒鱔面。那是陸瞳為數不多的,饕足的美味記憶。

她叫王春枝一聲表嬸,叫劉鯤一聲表叔。劉鯤和父親的性情截然不同。父親古板嚴厲,劉鯤卻和善可親,會將她舉得高高的坐在自己肩頭,也會在父親懲罰自己面壁思過時偷偷給自己遞糖吃。

王春枝和劉鯤在常武縣呆了許多年,直到陸瞳七歲那年,劉鯤問父親借了五十兩銀子,帶著一家妻兒上京做生意去了。至此就失去了消息。

再後來常武縣疫病,陸瞳隨芸娘上山,一晃七年時間過去,陸瞳自己都快記不清自己曾有這麼一房親戚,誰知道會從曹爺的人嘴裡再次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

所以她才想來看一看,這位對官府通風報信的、也曾在夏日傍晚給自己煮炒鱔面的“遠房親戚”。

王春枝沒認出陸瞳,自然,畢竟陸瞳與從前相比已變了許多。

至於王春枝……

陸瞳低下頭,默默地吃了一口面。

這位表嬸看起來再無過去的樸素,老了一些,也光鮮了許多。

從麵碗裡蒸騰起的熱氣模糊了陸瞳的視線,耳畔傳來前方王春枝與熟客的攀談。

“老闆娘,過不了多久就秋闈了,您家小公子今年秋闈,必然高中啊!”

王春枝笑著佯作打他:“哪裡就高中了,這每年秋考榜上有名的才多少?子德頭次進考場,能順利考完就不錯了,做什麼美夢?”

“老闆娘何必自謙,咱們又不是不知道你家兩位公子爭氣,大公子兩年前考中,小公子當然差不了,介時小公子中了舉,可別忘了請我們吃杯酒!”

一番恭維說得王春枝合不攏嘴,喜得連連答應,好似劉子德榜上有名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陸瞳拿筷子的手動作一頓。

劉鯤與王春枝有兩個兒子,也就是陸瞳的表哥劉子賢和劉子德。

不過……

在陸瞳的印象裡,這兩位,可不是個讀書的料啊。

她再夾了一著麵條,並不放入嘴裡,碗間傳來的辛辣香氣一點點漫上來,將陸瞳的臉頰也蒸上一層嫣紅。

陸瞳眸色沉沉。

劉鯤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劉子賢,小兒子劉子德,是陸瞳的表哥。

和表叔表嬸不同,陸瞳其實並不大喜歡這兩位表哥。

這二人性情傲慢,又慣來眼高手低,在常武縣時,為了躲懶,時常讓自己的活計丟給陸謙。陸瞳為此不滿,陸謙卻好脾氣,想著既是兄弟,多幹一些也無妨,不必斤斤計較。

不過陸謙的寬容並未得到感激。

陸謙和這兄弟二人一起在書院進學,劉子德甚至比陸謙還要年長兩歲,然而陸謙做學問比劉家兄弟厲害多了。許是妒忌,劉子賢看陸謙不順眼,言語間總是陰陽怪氣。

而就是這位學問平平,文章寫得亂七八糟的大表哥,竟然在前年的秋闈中中了舉人,將來再過考核,或許就能去地方任職了。

雖說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可這變化未免也太大了點。

至於二表哥劉子德……

陸瞳記得,他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清楚。

如今劉子賢已中,劉子德也要參加今年的秋闈,看自己這位表嬸的模樣,雖竭力掩飾,神情中總是難抑胸有成竹。

是對劉子德的文章胸有成竹?

未必見得。

那劉家從前只知賺錢吃飯,如今真是祖墳上冒青煙,兩兄弟雙雙高中,真就如此了得?可要知這世上才子千千萬,有才華如鮮魚行的吳秀才,寒窗苦讀十多年,一樣名落孫山。

何況前年秋闈,劉子賢考中的時間……

算起來,正是陸謙被緝捕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