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茶客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一章 紅榜

“若詢問藥理醫經的,她皆能答對,可到辨症開方的題目,她開的那些方子,我們也沒有聽過。且不提方子是不是真的,但看用藥,相當大膽霸道,與尋常方子截然不同。”

常進一口氣說完,見崔岷臉色尚算平靜,這才稍稍放心了些。

緊接著,心中跟著生出疑惑。

偏殿裡的醫官們蒐羅出所有陸曈的考卷放在一起,對比著一看,立刻覺出陸曈與其他考生不同之處。

那些醫經藥理,她答得熟稔完整,但那些方子卻聞所未聞。翰林醫官院的傳統一向是求穩。不求醫官個個妙手回春,但至少不能捅婁子連累別人,畢竟都是給貴人行診,一個不小心出了差錯,是要扛罪的。

按理說從上至下取二十名,陸曈一定能榜上有名,但瞧她這開方子的手筆,說不準又會招來禍患。

閱卷醫官們爭執不休,到最後也沒拿出個結果,索性讓常進帶著考卷找崔岷,由院使大人親自裁定,這醫女,留還是不留。

崔岷把那一疊考卷放在一邊,沒有要繼續看的意思,只淡淡開口:“辨症開方須謹慎,既然此人對行醫缺乏敬畏之心,便不必再留。”

不留嗎?

常進怔了怔,雖是意想之中的結果,但不知為何,聽到崔岷的回答時,心中卻鬼使神差地生出一絲可惜。

確實挺可惜的,那張驗狀的考卷,幾乎可以稱得上完美無暇。

除了字跡狂放了些。

正想著,耳邊傳來崔岷的聲音:“還有事嗎?”

常進回過神,忙道:“無事,下官先告退了。”

崔岷拂袖,常進躬身退出去,臨出門時,目光掠過崔岷桌上的洮硯。

洮硯溫潤如玉,融翠欲流,燈色下自帶清輝。

常進退出屋門,心想,崔院使收的這兩塊洮硯,真是漂亮極了。

……

盛京的三月,漸漸開始有了細雨。落月橋的新柳又生出許多青茬。

就在盛京的第一場春雨裡,太醫局春試放榜了。

許是因為考生不像秋闈的那麼多,十日時間足夠出春試結果。不過談論的人倒很少。

百姓們對誰中了狀元,誰做了探花頗感興趣,卻對誰中了春試名榜,成了翰林醫官並無多大好奇。

一來麼,翰林醫官是給宮裡的貴人、或是世宦貴胄瞧病的大夫,離普通人生活太遠。二來麼,年年都是太醫局的學生中榜,說到底和平人也沒什麼關係。要知道當初有一平人醫工力壓一眾太醫局學生得了春試第三,但那也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十年,田裡的韭菜都不知道換了多少茬了!

德春臺下的紅榜還未張貼,和醫官院相熟的人先得了消息。

仁心醫館裡,陸曈正坐在桌前擦拭堆在一起的瓷罐。

又是一年春日,盛京的楊花快開了,御藥院收了方子,今年做不得‘春水生’,她得備些別的藥茶。

正擦著,外頭忽有馬蹄聲傳來,陸曈抬頭,就見一輛馬車停在醫館門前。

馬車車簾被掀開,從上面跳下幾個熟悉的人,為首的正是太府寺卿董夫人身邊那位奴僕王媽媽。

上回王媽媽來仁心醫館時,還是替董夫人帶話,提醒陸曈不要攀高枝,那之後就再沒來過仁心醫館,連帶著董麟的藥也不拿了。不過董麟的肺疾也好得七七八八,剩下的溫養,別的大夫也能做。

大概正因如此,太府寺卿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地過河拆橋。

“王媽媽。”陸曈頷首。

王媽媽走進醫館,上下打量陸曈一眼,露出個不怎麼熱絡的笑來。

“今兒是春試放榜日,夫人關心陸大夫春試結果,特意差老奴送上賀禮。”她把一隻大紅喜籃放在桌櫃上,往陸曈跟前推了推,又左右看了看,佯作驚訝道:“喲,怎麼沒見著傳信兒的人?”

今日杜長卿和阿城去城南收藥去了,醫館裡只有苗良方和銀箏,銀箏在後院燒水,一邊坐著的苗良方見狀不對,拄著柺杖站起身,問陸曈:“小陸,這誰啊?”

陸曈還未說話,自門外又響起一道聲音:“還能為什麼,當然是因為沒考中嘍!”

說話的是隔壁杏林堂的白守義。

自打陸曈來了仁心醫館,做出幾副出色成藥後,仁心醫館蒸蒸日上。杏林堂幾次三番想下絆子,最後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再加上後來陸曈得了昭寧公小姐那副織金錦旗,每日招招搖搖地高懸醫館正堂之上,杏林堂生意一落千丈,眼看著就要成為當初的仁心醫館,離倒閉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