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茶客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三章 行途

十月節,已近立冬。

廣雲河水面漸結薄冰,寬闊大河之上,巨船緩緩靠岸。

一群身穿深藍棉袍的人從大船甲板紛紛而下,遠遠望去,似荒原中一行蟻群,踽踽獨行。

河畔有暫時落腳的茶坊,茶坊主人送上幾壺熱茶燙麵,擺出幾盆炭火,人群漸漸熱鬧起來。

林丹青打了個噴嚏,抱怨了一聲:“好冷。”

身側醫官寬慰道:“馬上就過孟臺了,挨著河是冷些,過了孟臺要好得多。”

去往蘇南的隨行車隊已出發半月了,其間廣雲河一段需乘船,立冬後河面結冰,又連日下雨,腳程耽誤了些。

盛京處北地,冬日一向很冷,原以為蘇南靠南,冬日暖和得多,未料不僅不暖,比盛京的冷還添了份潮溼。連身上棉袍都像是在冰裡浸過般,又冷又沉。這還沒到蘇南,有醫官手上就先生了凍瘡。

常進從茶攤後廚走出來,遞給陸曈和林丹青一人一碗熱湯,道:“趁熱喝暖身子。”又看向陸曈:“陸醫官感覺如何?”

陸曈蒼白著一張臉,接過常進手中熱湯,頷首:“好多了。”

行路長遠,陸曈比別的醫官還多了一份折磨,她暈船。

過廣雲河乘船得七日,陸曈從未走過這樣長的水路,縱然暈船藥吃了不少,仍吐得昏天暗地,下船時,臉都瘦了一圈。

“陸妹妹,從前見你無所不通,沒想到是個旱鴨子。”林丹青拍拍她肩,又思忖,“或許老天爺是公平的,醫術給你些天賦,別的事就要尋你些不痛快,否則怎麼這麼多人,就你和紀醫官二人暈船成這幅模樣?”

旱鴨子不止一個,紀珣也是。

不過紀珣又比陸曈好些,至少暈船藥對他有效。

聽見談論自己,紀珣朝她們這頭看來。

林丹青被抓了個正著,鎮定自若地端著熱湯起身離開,走到常進身邊佯作交談。陸曈低頭喝湯。

湯是茶坊主人自家做的白蘿蔔鴨子湯,清甜鮮爽,一口下去,胃裡漸漸熨貼起來。

正喝著,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人影,陸曈側首,紀珣在她身邊坐了下來。

她怔了一怔,聽見紀珣開口:“你好些了嗎?”

陸曈點頭。

眾醫官都打趣他倆是整條船上唯二的旱鴨子,總有幾分同病相憐。

“本想做一味暈船藥給你,沒想到到下船也沒做出來。抱歉。”他說。

紀珣雖也暈船,但吃過暈船藥立刻好轉。陸曈卻不然,整整難受了七日。

一整船醫官,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醫官,愣是沒找出一個靠譜方子,就連天才醫官紀珣也不行,做出的暈船藥被陸曈吃下去,絲毫沒有好轉。

要說出去,實在讓人懷疑這群人究竟能不能解決蘇南疫病。

紀珣看著她,神色有些奇怪:“不過,為何所有的暈船藥都對你毫無效用?”

“或許是心病。”陸曈坦然回答,“我心中憂懼,所以無論用什麼藥物,都沒用。”

這也未必不是一個原因。

紀珣點頭,沒再說這個,轉而說起別的:“過了孟臺,再走幾日就是蘇南。”

“陸醫官是蘇南人,歸鄉在即,心中可會緊張?”

陸曈垂眸:“緊張無用。”

“我以為,陸醫官是為了家鄉才主動要求前往蘇南。”

陸曈不語。

去蘇南的老醫官裡,撇開紀珣不提,林丹青一個新進醫官使混入已是十分出格,臨行前,又添了一個陸曈。

明眼人都瞧得出來,陸曈是為了避免太師府遷怒才遠走蘇南,不過,也有人認為,陸曈是蘇南人,主動要求前往,或許是憂心故鄉。

只是這一路上,眾醫官商討治疫良策藥方,陸曈都表現得很平靜,瞧上去未免有些冷血。

默了默,陸曈道:“紀醫官認為是怎樣,就是怎樣。總歸我已經在路上了。”

紀珣看著她,想了想,猶豫片刻才開口:“我有件事,想問陸醫官。”

“何事?”

“戚家公子出事前,先由崔院使行診,後來崔院使落罪,你接替崔院使之職。戚公子的醫案只有你能翻閱。”

“不錯。”

他道:“雖太師府說戚公子是因豐樂樓大火受驚致病,但我聽旁人口中症像,戚公子更似癲疾,我記得陸醫官曾問過我:茯苓、茯神、沒藥、血竭、厚朴……再加一味山蛩蟲如何,我說過,若用此方,短時間裡,或可舒緩情志,平息癲疾。但長此積累,體內餘毒淤積,麻痺神智,表面是好了,實則病越重,將來疾症反覆難治。”

紀珣看一眼陸曈,見陸曈神色平靜,並未反駁,才接著說道:“後來戚公子反覆生病……”

“紀醫官此話何意?”陸曈打斷他的話。

“我是為戚公子治病,戚公子也並非癲疾,這一點,崔院使、太師府都已反覆說明,世上沒有憑一句問話就定罪的道理。”

她開口:“況且,戚公子在儺祭之上死於父親之手,是眾目睽睽的事實。紀醫官秋後算賬,莫非是認為,無論如何,只要我曾登門戚府,身份高貴的戚公子身死,作為他醫官的、平人出身的我便不能苟活,非得陪葬不可?”

這回答尖銳,紀珣怔了一下:“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紀醫官處心積慮尋找我的罪證,是為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