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服 作品

第1章 言晏【求推薦*求收藏】


“他跟我辯論了三天三夜,問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我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問我,是我在故我思,還是我思故我在?是因為我來花才開,還是花開我才來?你讓我怎麼回答?”學監仰頭望著天,當時他就差點想動手打人,告訴言晏什麼叫做辯論了。




聽著學監的話,一眾夫子們特第一沉默了,慶幸不是問他們,不然,他們現在恐怕也道心直接就給崩了。




也就是學監道心堅毅才能撐過三天三夜,換成他們,後果難以想象。




“快,把他剛剛的歌謠記下來,恐怕樂經和詩三百又要多一首送別了!”祭酒卻反應很快,明顯能感覺到在《詩三百》的格律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律調,這會對詩歌產生絕對的衝擊。




雖然送走了言晏,但是弟子的羊毛能薅就薅!




不榨乾弟子最後一點價值,他們都不配稱為師長了!




畢竟他們虞山書院在送走言晏的時候可是也將《易》借給他謄寫抄錄帶走的。




“真是一群可愛的人啊!”言晏笑著大步離開了吳郡。




他是被虞山書院收養的,是虞山書院的學監將他從冰天雪地裡撿回來的,然後傳道受業解惑,至今一十六年!




這裡的每一個先生夫子對他都視若己出,君子六藝都是六藝首座親自教授,所以,對於虞山書院和言家,言晏是感恩的,因此也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一步步成為六藝次席,虞山公認的大師兄。




(六藝首席:他再不走,我們地位不保啊,我們是是六藝專精其一,他是六藝皆精啊!)




只是離開了虞山書院,言晏也不知道該去什麼地方了。




從他來到這個古老的世界,他去的最遠的也只是虞山腳下的縣城,更沒離開過吳郡。




可是作為儒家出師的弟子,遊學是他們必經之路。




儒家的等級劃分也很嚴苛,從儒生到夫子,再到大儒,最後是聖人。




很多儒生終其一生,也沒能坐上夫子的位置,更多的弟子則是老死在夫子位置上,無法達到大儒的境界,至於聖人,整個儒家從古至今也只有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