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司馬黃巢 作品

第17章 生不逢時

  那開元寺紫雲大殿後面希臘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臺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獸身的浮雕,那具有古敘利亞建築風味的清真寺,那令人歎為觀止的清源山,那四季分明的德化九仙山,那高聳入雲的戴雲山、石牛山,更有那閩南xsBn之稱的永春牛姆林,還有那德化的桃花遊林、水口的自然漂流,更有那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岱仙瀑布等等,無不令人陶醉。

  雄踞邊關,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之稱的萬里長城,是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並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禦工程整體。

  長城所體現出的軍事防禦思想,在軍事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而其不單單體現於軍事,自秦漢以來,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

  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長城不單純是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作為聖唐一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此時雖未完全成型,但宏偉初顯,對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對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聖唐一族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聖唐一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

  大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斷,人在其間,頓時顯得那麼渺小,無邊無際的荒漠像黃色的大海,太陽照在上面,萬點光亮閃耀,在烈日的烘烤下,沙漠上升騰著一股股熱浪,叫人連呼吸都覺得困難,無情的烈日如火焰般毫無遮擋地噴吐到大地上,廣績的沙漠被烘烤得像個蒸籠,熱氣逼人。小說

  忽然,沙漠上狂風襲來,沙粒飛揚,天昏地暗,這就是沙的世界,簡直無你立足之地,沙漠上有的是旋風,一股一股的,把黃沙捲起萬丈,像平地冒起的大煙,打著轉在沙漠上飛跑,一個個沙浪向前湧動著,像一隻無形的巨手,將沙漠揭去了一層,又揭去一層。

  平靜之時,沙子平平展展,一直鋪到天邊,在天和地接頭的地方,起伏地聳立著鋸齒形的沙丘,一盤渾圓的落日貼著沙漠的稜線,大地被襯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層深紅;託著落日的沙漠浪頭凝固了,像是一片睡著了的海。

  廣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板著個臉,總是給你一種單調顏色:黃色、黃色,永遠是灼熱的黃色,彷彿大自然在這裡把洶湧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永遠靜止不動。

  與這這寂靜無聲的荒涼相對者,是在那盡頭處喧鬧繁雜之語,那又是一場場人間地獄,一處處慾望深淵。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嗚咽蒼勁的號角、空中密密麻麻的黑點,拉開了軍隊進攻的序幕,塵霧和殺聲中,馬蹄轟鳴,就好像有十面埋伏、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殺來了一般,還不見敵兵就能叫人心驚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