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司馬黃巢 作品

第371章 學堂制度

  “哦!算道友,理由,或者準確說,我苦城的學堂,哪些方面需要更改。”琉璃在雲啟耳邊簡單介紹苦城學堂的情況,同時也將算必準的一些對學堂不滿之事,告訴了雲啟。

  “雲道友,我苦城學堂,哪像是學堂,完全糟蹋了學堂這一個神聖的稱呼。。。”

  “算道友,說具體,你所指的哪一個方面?學堂先生的不正規,學生來歷太雜,還是學堂的費用過高,已經成為了百姓家的沉重負擔。”雲啟故意避重就輕,不說讓算必準最深惡痛絕之事。

  “雲道友,苦城學堂的存在,包括我風都領地所有學堂教育,九年以內都為免費入學,並且還倒貼學習用品、書籍等等費用,即使是超過九年限制,願意繼續學習的學生,所須費用,對於一個百姓家來說,可以說忽略不計,成為負擔一說,不知道友從何處聽來?”

  “算道友,真的不是學費原因?你們來為本少解釋吧!學堂規定九年教育,你們不到三年便退學,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外,本少無法理解,還有什麼因素讓你們選擇退學。”雲啟未特意指出讓何人回答問題,但眾人明白,雲啟的問題對象,是那些跪地百姓。

  “少城主,讀書有什麼用?若如文曲城一般,所教授課程,均為聖人言,也還有些用途,至少未來可平步青雲,一朝脫了這該死的耕田命運。。。”

  “清風,苦城百姓家子弟,只能在我苦城學堂學習?”未等那一位試圖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年輕人說完,雲啟轉頭看向清風,疑惑的看著清風。

  “少城主,苦城與文曲城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而且非文曲城居民,進入學堂需要交納一些學費,而一來一回,時間方面,也不允許他們短時間回到苦城,這期間所產生的食宿方面費用,百姓家子弟自費,我苦城和風都領地不做任何補償,因此,除了一些意志堅定者,大部分我苦城百姓家子弟,選擇了放棄。”清風如實回答道,未對百姓家子弟的行為,做過多的評判。

  “明白了,這一點付出都不願意承受,難怪這輩子只能成為你們最不想成為的耕田者,自作孽,不可活也。”雲啟冷漠的說道。

  對於百姓家子弟的行為,雲啟明白,有些觀念一時之間無法改變,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做出改變,便是成功。

  “少城主大人,可以選擇強制性讓適齡百姓家子弟,進入學堂九年。。。”

  “強制性不好,少城主大人,草民認為,讀書之事,影響了百姓家子弟,創造自身價值的能力,讓他們所能夠創造價值的時間,往後推遲了至少十年,對於一家百姓不利,應該給予補償,從而平衡這其中的損失,此法優於強制性措施。”

  “補償?這對我文曲城子弟不公平,若補償,我文曲城學堂學生更應該補償,讓他們能夠更加安心於學堂學習,從而在未來,為我風都領地服務。”

  風都領地的教育制度,執行兩套體系,作為讀書人之城的文曲城,其學堂教育,與聖唐一族普遍的學堂教育制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了科舉考試製度而服務,他們是這一個時代,甚至是未來幾個朝代的主流。

  進入學堂的學生,也與普通學堂一般,沒有年齡的限制,即使是子孫滿堂,也可與他們的子孫一般,於學堂接受之乎者也的科舉教育,但相對於風都領地其它城池的學堂而言,上學堂是需要交學費,這一點與普通學堂同樣沒有區別。

  另外一個學堂,即風都領地除文曲城之外的城池,所執行的學堂教育,按照雲啟老家的學校教育制度,其實是職業技術學校,所學之術,是如何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能夠為自己的未來,搏出一個天地,而非只為了那對於亂世社會來說,讀書人生存不易的侷限性。

  對於技術學校的學生,雲啟他們制定的,是九年免費教育,完全免費,不需要任何費用,學校所需的費用,全部由城主府承擔。

  但也是因為完全免費,所以,一些規則也做了更改,所以符合入學條件的兒童,即使是其它城池,包括文曲城百姓家弟子,都可以入學,但不做強制性措施,學校對百姓家子弟完全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