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漢三san 作品

第69章 眩暈之症

 雖然王隰和不說,但是蘇逢春可是行醫之人,自然能瞧出來王隰和這是眩暈之症,而且看起來還頗為嚴重。 

 不過這眩暈之症多有診療之法,王隰和身為王家的嫡長女肯定也是有法子解決的,還能這樣嚴重其中定是有些原委。 

 不過當時在路上蘇逢春也沒有辦法幫王隰和做些什麼,只是默默記住了王隰和的症狀。 

 後來還偷偷問過王從鈺,王隰和為何不治這暈車之症。 

 王從鈺思索了一番也說不出來什麼,因為王隰和不常出遠門,所以王家對於王隰和的眩暈之症也並不清楚,再加之王隰和很少開口說這些,所以王從鈺是不太清楚的。 

 雖說王從鈺注意到了王隰和在路上的不適,不過詢問的時候王隰和就說自己沒什麼事兒,問了幾次王從鈺什麼都問不出來便只好作罷。 

 蘇逢春想了想,覺得王隰和不說一來是不想麻煩大家,二來就是畢竟她居於深閨,也很少有這樣遠行的時候所以便是三緘其口。 

 但是蘇逢春卻一直記在心裡,這眩暈之症在《諸侯源病論》裡面便有提及,‘暈動病是指由情志不暢,飲食飢飽失常,或稟賦氣機不調加之乘坐舟車運動,導致氣機逆亂,痰濁上犯。’ 

 而這暈車之症的引起方式各有不同,有痰濁上蒙,氣血兩虛,肝腎陰虛這幾種最為常見,蘇逢春作為醫生自然也是要對症下藥,又參考到王隰和來癸水的時候常常腹痛不止,蘇逢春便猜測王隰和應是氣血兩虛導致的眩暈之症。 

 當然,望聞問切這四部法之中,光是望問是不夠的,因為這事兒一直被蘇逢春記在心裡,所以早在王隰和初來泉州府的時候染了賍氣之時,蘇逢春診療的時候就記下了王隰和的脈象和診斷原因。 

 最後蘇逢春得出來的結論便是王隰和確是氣血兩虛之症。 

 有了病因,蘇逢春便是對症下藥,這氣血兩虛引起的舟車眩暈之症主要還是在於補益氣血之上,所以蘇逢春這藥丸是按照《諸侯源病症》的法子,用了黃芪、黨參、白朮、茯苓、棗仁、遠志、石菖、木香、當歸、陳皮、炙甘草製作而成的。 

 考慮到王隰和是姑娘,而且脈象又弱,蘇逢春又加入了半夏,砂仁。 

 當然,為了保證療效,在養傷的時候蘇逢春閒來無事就自己嘗一嘗,然後根據自己的反應改良藥劑方法,因為王隰和是自己人所以可以按需調配,根據王隰和的脈象切實的調整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