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御貓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當人的永豐伯

  皇家不缺錢了,皇帝老爺的私庫中堆滿了金銀,那琮哥兒曾與她說過的教育推廣計劃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不過此事不比土地改革的問題小,畢竟從長計議。

  黛玉看著百姓們送給他們二人的野味,推拒多次未果,最後只能無奈收下。

  那些跟著父兄進山的孩子大的也就十一二,小的只有六七歲,躲在父兄身後偷偷打量著這個漂亮的不像話的姐姐。

  紫鵑將湊出的二十幾顆銀錁子送了過來,賈琮與黛玉親手送給這些百姓。

  不收?這是永豐伯爺跟公主殿下賜給娃兒的壓歲錢。

  不多,一人二兩銀子,帶回家給娃兒們添些肉蛋,製件新衣。

  等百姓們目送貴人離開,用雪掩蓋了方才用作取暖的篝火。這場山林間的偶遇就像是冬日的陽光,逐漸將溫暖灑向周邊的村落。

  自正月十一開始,永豐村的村口總是會出現提著一隻雞鴨或是一小袋米糧的百姓。

  這些人都是前年冬日還吃不上飯的窮苦人,受過賈琮與黛玉的恩惠。如今能住上溫暖的屋子,用辛勤勞動換來糧食養活了妻兒。

  京城的公侯府威嚴不敢入,好不容易遇到了恩人,這些淳樸的人就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感激。

  原本賈琮還打算用銀錢贈與百姓卻被黛玉給制止了,不能讓銀錢汙了這份樸素的情感。

  她讓賈武二將這些東西收集起來,野味換成了糧食,充作學堂的米糧。

  隨後跟賈琮商量後,計算了一下附近各個村莊的距離,讓人喊來各莊的管事、鄉老……

  很快,永豐村就來了不少青壯,他們拿著各自的工具,在新年這個本該休息的時節,熱火朝天的幹起了活。

  讀書的好處人人都知道,給自家娃兒修建學堂,每一個人都幹勁十足。

  永豐村外有一處閒置的砂石地,掘地三尺將砂石清理乾淨後就是上好的學堂所在。

  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昭告了玉河學堂的奠基,等這所規模極大的學堂建立後,附近五個村落的娃娃們將免費在此讀書。

  四年的時光將是他們啟蒙認字,初步接受教化的生涯。

  不求人人科舉入仕,將來哪怕是去城中當個學徒賬房也好。

  永豐伯府每年會撥出五百兩銀子用作學堂運轉之資,各個莊子也要出糧出錢,算是孩子們的筆墨及午飯消耗。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家裡已經派人來喊兩人回京。

  正月十四的早上,賈琮與黛玉在親兵的護衛下悄悄離開了永豐村。

  等前來上工修建學堂的人得知恩人已經離開時,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衝著京城的方向磕頭……

  恩人不但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機會,如今更是給了他們未來的希望,怎能不感激?

  ……

  剛一回府,還沒踏進榮禧堂的院門黛玉的懷中就扎進來一個粉糰子。

  惜春仰起頭不滿的說道:“三哥和林姐姐出去玩不帶我?虧我還給你留了好吃的點心。”

  賈琮從王嬤嬤的手中接過一個籃子,掀開一角往惜春的眼前晃了晃,笑眯眯說道:“惜丫頭看看這是什麼?”

  還沒看清呢就聞到了香味,惜春就像是被喚醒了饞蟲,被籃子勾住了魂,掛在了籃子上不撒手。

  兄妹倆又玩起來釣魚的遊戲,惜春抱著籃子、賈琮釣著妹妹就這麼走進了榮禧堂。

  見孫子孫女回來,老太太笑呵呵詢問了他們在莊中的生活。

  黛玉將那些百姓送的野味燻肉拿了出來,特別是永豐村獵來的野豬肉備受老太太的青睞。

  午膳時就被廚房調製了一下端上了飯桌,眾人一邊品嚐著野味,一邊聽著黛玉講述著鄉下的趣事,其樂融融好不快活。

  下午兩人也沒有休息,反而去了書房忙活到了晚上。

  等第二日天一亮,黛玉便帶著預留的野味入宮,準備孝敬給二聖及太后、楊妃等長輩。

  當然,同時帶去的還有一份關於皇莊未來五年發展計劃方略,以及逐步普及四年義務教育的暢想。

  賈琮也沒閒著,昨日岳丈老子的怨念都快實質化了,他再不去幫幫岳丈老子,恐怕他與林姐姐的婚事會被老丈人強行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