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御貓 作品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日之師,為國儲才

  原本要放在園子裡的戲臺,被老太太移到了前院。

  今日的園子裡,真正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近兩千的文人士子齊聚,恐怕唯有貢院才能見到。

  賈琮為了忽悠……為了開解這些迷茫的儒生,講的嗓子眼都快冒煙了。

  好在效果斐然,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園子裡已經處處都在探討聖道國政,暢想大夏的未來了。

  賈琮只來得及用涼茶潤潤喉嚨,就被一群士子拉了過去。

  “文魁君,陛下下旨革新科舉,學生以為,只加大算學在科舉中的比重還遠遠不夠。學生遊學時就發現,國朝官員對於律法有研究者不多,而且是粗通而不精,審案判案時還常需刑名師爺在一旁提醒……”

  “學生以為,府縣之親民官,當精通律令,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冤案發生。”

  “還有,時移世易,律令也該隨之補全完善……像是如今前來我大夏的萬國商客越發多了起來,朝廷也該對涉外之民加大約束……”

  “針對皇親貴胄之法,學生以為當與百姓等同。不然劉氏宗親、皇親國戚驕縱之徒,敗壞起朝廷威信要比百姓犯法更為嚴重……”

  賈琮好奇的衝這少年拱手問道:“不知兄臺名諱……”

  “哦,學生羅翔,國子監生,浙江台州人士。”

  羅翔回禮,眉間總是充斥著一股憂國憂民之氣。

  他是寒門出身,當年中了秀才後就已小有才名。可惜他看不慣西林黨人的惺惺作態,拒絕了西林的招攬,揹著書箱就開始遊學諸州府,最後來到了京城。

  羅翔能進國子監讀書,還是路遇國子監祭酒李守中老大人……

  賈琮聽到羅翔這個名字,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一個人。

  還在刑部苦修《大夏律》的法外狂徒張正矩,這位“法學家”為了修新的《大夏律》,據說連嬌妻都不怎麼搭理了,動不動就熬夜不回家。

  “羅生對律法可精通?”

  賈琮只是嘗試性的問了一句,旁邊就有人替羅翔回道:“君侯不知,羅學兄對《大夏律》倒背如流,祭酒曾說,羅學兄是他所見最善律法之人。今後可入三司,為國正律令強法紀。”

  人才啊!

  大夏不缺精通聖人經典的人,缺的就是刑律這樣的人才。

  賈琮看向羅翔的眼神都變了,這樣的人才必須好好培養。

  “朝廷重修《大夏律》的事羅生應該也聽說過,張正矩張先生為了這本新的《大夏律》,家都不怎麼回。吳王殿下為此可沒少跟我抱怨。這樣,羅生既然善律令,不妨去刑部跟著張先生……”

  “真的可以嗎?學生真的能跟隨張先生修《大夏律》?”

  法外狂徒張三的名聲,在江南的名聲極大。

  羅翔也是半個法家學徒,自然對其極其崇敬。一聽永豐侯要送他去刑部跟著張正矩,渾身都在激動的顫抖。

  幸福來得太突然,羅生都不敢相信。

  賈琮當場寫了張條子,蓋上了自己的私印交給了羅翔。

  “我會給張先生說一下你的情況,中秋節後你便持這條子去刑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已經學有所成,不妨去付諸行動檢驗檢驗。諸生誰還精通律令?如果願意去刑部試試的,節後去你們祭酒那報名,我會讓人去考核一番,成績優秀者,可入三司實習。”

  實習這個詞大傢伙都沒聽過,賈琮解釋道:“實習,便是實踐學習。本侯還是那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國朝不需要只會死讀書的人!”

  這下懂了。

  眾人又一次陷入了驚喜中,精通刑律可入三司實習,那精通財賦算學,是不是可以去戶部?

  能近距離接觸國朝大政,這些立志於科舉入仕的少年們,誰能不激動?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更何況是近兩千熟讀經史子集的讀書人,燒起來的火就更旺了。

  賈琮從這群少年郎的口中聽到了不少極具建設性的建議,比如分科取才、按需招錄、官員年輕化、司法監督等等對國朝改革有益的建議,他都一一登記在小本本上,打算過後交給內閣,讓他們擇優討論。

  午宴就擺在了園子裡,水榭歌臺,風景正好。

  眾人流觴曲水,繼續熱切的探討著,一個個即興奮又榮幸,覺得永豐侯賈琮沒有拿他們當孩子,對於他們的建議很重視。

  他們覺得自己參與了國朝大政,是在做一件足以革除弊政的大事,勁頭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