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御貓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上吉日,百船競渡來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對於老百姓來說沒多大的影響。

  官老爺們的權力之爭,也不敢遷怒到百姓身上去,畢竟御史大人最近脾氣不大好,正瞪大了眼珠子四處瞅著,就等著哪個倒黴蛋往前湊呢。

  林老爺官拜太傅,距離登臨百官之首高位只差周老爺子致仕榮養了,這就導致堵在林府外的馬車,直接排到了黃華坊的坊門處。

  謹慎了半輩子的林如海連家都懶得回了,悄無聲息的住進了榮國府梨香院,每日裡坐著閨女的公主鑾駕,避開了不少麻煩。

  強化中樞,分割地方權力的一系列措施,最先打在了各布政使司、都護府,反對此事的奏疏,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四面八方湧向京城。

  皇帝老爺擺爛,這就苦了太子殿下。

  劉弘已經數日沒有好好休息了,桌案擺了一桌子奏章不說,案前更是摞了好幾堆。

  林太傅剛一進殿都忍不住晃了晃神,朝臣這麼搞,該不會把儲君累趴下吧。

  “殿下該去好好歇一歇,這摺子,就交給臣……交給內閣處置就好。”

  內閣六位大學士,一人分一部分,熬上幾日大概也能處理完。這一堆堆的,一個人真扛不住。

  劉弘將腦瓜子從案牘中抬起,那血絲滿布的雙眼,把林如海給嚇了一大跳。

  林如海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冷冰冰的看向了一旁伺候的內侍:“你們是幹什麼吃的?殿下的身子要是出了半點閃失,本閣定會拿掉你們的腦袋!”

  可千萬別認為林如海是在拿內侍出氣,太子乃國本,大夏好不容易有個賢明的儲君,內閣一直拿這位太子爺當寶貝供著,生怕他磕了碰了,簡直比皇帝還要上心。

  林如海不好直接訓斥太子,只能用申飭內侍來提醒劉弘。

  好在劉弘這會也從昏昏沉沉的狀態醒悟過來,知道自己犯了跟他老子一樣的毛病,一時間訕訕而笑。

  “林師傅也莫要怪罪他們,是孤著相了。這些摺子大差不差都是一個意思,孤該明白的……”

  說白了這一堆堆的奏章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意思,要跟中樞、跟君上奪權。

  這樣的奏章,又有什麼回覆的價值呢?

  林如海衝內侍揮手道:“去讓御膳房給殿下煮碗湯飯來,給太子妃殿下說一聲,殿下用完飯就回去休息。”

  作為太傅,有教導儲君之責。

  林如海直接接手了東宮正殿的指揮大權,毫不客氣的吩咐內侍去安排膳食,決定了太子今日的行程。

  “雖說朝政繁忙,可還沒忙到殿下不眠不休的程度。些許小事,臣與內閣幾位老大人處置便好。殿下不能學陛下那一套,每日必須睡夠四個時辰……”

  按照他那女婿的說法,一個人每日睡眠不夠四個時辰,消耗的就是人的生命。

  好不容易有個賢明的儲君,做臣子的不好好珍惜,那就是天大的罪孽。

  林如海自己當初透支了生命跟江南的那幫人鬥法,可太清楚這裡面的兇險了。

  劉弘見太傅是真生氣,言辭間滿是對自己的關心,不由起了愧疚與感激之心,陪笑一聲說道:“是孤不對,孤今後必會睡足四個時辰,咱們君臣還得把這場硬仗打贏哩。”

  兩人的對話讓殿中的氣氛有所緩和,在劉弘喝粥用膳時,林如海已經批閱了好幾份地方上送來的奏章。

  五份是反對國朝革新地方官職的,三份是抱怨朝廷新政的,還有一份竟然直接說中樞有奸佞蠱惑君上,就差喊一聲清君側了。

  林如海毫不客氣的在那份快要喊清君側的奏章上批了一句話:誰為奸佞?大可明言,不必遮遮掩掩。天子詔若心有不從之意,自可掛印而去。百姓之民脂民膏,不養貪權戀位之徒!

  “發都察院,讓他們去查一查這位成都知府。”

  林如海也不說具體怎麼查,都察院那幫人自會體察上意。

  皇帝這回頒行的一道聖旨中,將都察院的權力直接強化到了極致。而且將御史的品階提升了整整四級,從原先的正七品提升到了正五品。

  這位成都知府竟然要朝廷恢復舊制,那不是砸御史老爺的飯碗嗎?

  彈他!必須彈他!

  又一封奏章上說道,皇帝給內閣如此大權,相權過重,若出現權臣奸佞,則君上危矣,社稷有傾覆之險,要皇帝警惕伊霍之徒……

  “本閣若為伊霍,憑爾今日之言,可死矣!”

  就這一句,林如海還在最後附上了自己的名字,並蓋上了自己的私印。

  然後交給書吏說道:“這個不用送內閣了,直接快馬發往河間府,看看這位河間府的朱知府還有什麼話說。”

  捧著一碗粥一勺一勺往嘴裡送的劉弘,好奇的湊過來瞅了一眼,差點笑噴。

  不過他還是鄭重提醒了一句:“林師傅回覆的這一句是不是過了些?萬一有人藉此彈劾林師傅擅權,威脅朝廷命官,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林如海搖了搖頭:“若是別人,臣也不會這麼批覆。不過這朱彬臣還是很瞭解的,他與臣是同科進士,為人迂腐不說,最好賣直求名。若是心有正義的言官倒也罷了,可這人為官二十載,每一任都是拿著聖賢書唱高調,硬是半點政績都無。如今國朝正值新政關鍵時期,需要的是能做事、能扛事的人。屍餐素位者,該棄之。”

  這一點林如海與當今皇帝比較像,那些只會唱高調,喊口號的官員,實在不堪為親民官。

  朱彬與他年紀相仿,又是同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