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作品

第726章 戰爭機器開動!


                 錦川行省中部,一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旁邊,坐落著一座名叫馬伕鎮的聚居地,距離奇點城大概有一百五十公里的距離。

  雖說這兒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鎮,但生活在這兒的人口其實並不算少。

  至少相對於周圍的無人區來說,這已經能算是一座“炊煙繚繞”的聚落了。

  一個世紀前,當地的倖存者以養馬為生,不大不小的聚落只生活著兩三百人。

  而到了廢土紀元一百年左右,錦川行省多了些農場和莊園,以奴隸主為首的莊園經濟興盛了起來,當地倖存者又改成了放牛放羊,給南來北往的行商提供食宿,鎮子也就慢慢發展到了兩三千戶、七八千人。

  至於現在,聯盟的鐵路修了過來,當地人於是又多了一項看守鐵路,以及在火車站附近賣烤腸瓜子等等新業務。

  每天只需要騎著馬沿著鐵路線溜一圈,確保將近一百五十公里鐵路路段的安全,保證聯盟的火車不在這裡出事,聯盟的保險公司便會給他們一筆錢。

  至於為什麼是保險公司而不是運營鐵路的公司給這筆錢,他們也不太懂,反正那些人願意給錢就行了。

  而且自從修了鐵路之後,那冒著煙的火車總會隔三差五地順路捎來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兒。

  比如桌子椅子、報刊書本、衣服褲子、傢俱家電、以及一些以前沒人見過的膨化、罐頭食品等等,只要掏出銀幣就能帶回家裡。

  為了賺到更多的銀幣,鎮上那些遊手好閒的小夥子們紛紛坐上了火車,打算去聯盟的地盤上闖(da)蕩(gong)一番。

  若是以前人們還會顧慮離家太遠,去了難得回來,哪怕覺得那兒可能有賺錢的機會,但現在去一趟曙光城的車程甚至還不到一天,不少人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上了車。

  雖然鎮上大多數人並不覺得自己是聯盟的人,只覺得聯盟和那些來往的行商似乎也沒什麼區別,只是生意做的稍微大了些,但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依舊或多或少的受了些曙光城的影響,就像之前奴隸主的莊園經濟影響著他們的生產生活一樣。

  不管那些去曙光城打工的小夥子們帶回來的是煎餅果子和拉麵,還是大角鹿神和大角鼠,亦或者《覺醒者波爾》和奇點城的“人與自動化”,總歸是這座小鎮之前沒有過的東西。

  尤其是最近這段日子,不只是年輕的小夥子們上了火車,就連這小鎮上的老鎮長都去了曙光城,參加了那個什麼黏共體會議。

  看那老頭寄回來的信裡說,他在那兒見到了不少大人物,不但有從凱旋城來的大鼻子,還有理想城和學院那邊來的人。

  那些大人物們坐在一起商量,要把解決變種黏菌作為首要目標。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得先解決掉一群叫火炬的傢伙。那些瘋子打算用繁榮紀元時代的技術,把一種叫納果的玩意兒擴散到大海里。

  鎮上的人們都聽不懂那是啥意思,他們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變種黏菌,也沒見過海,頂多偶爾能看到一兩個傳教的瘋子。

  但那個已經見了些世面的老鎮長卻告訴他們,這玩意兒可妥妥的都是機遇!

  而且是大機遇!

  雖然馬伕鎮的周圍沒有黏菌母巢,但錦川行省的那東西可不少。

  解決黏菌對於他們來說確實不怎麼重要,就像聯盟修的那條鐵路。

  但能幫那些大人物們解決問題,他們的日子就能肉眼可見的變好!

  用聯盟的那位管理者的話說便是,賺錢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寒磣。

  他們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讓人過上人該過的日子,擺脫貧窮和愚昧,就已經為結束廢土紀元做出很大的貢獻了。

  他不會要求他們和聯盟一樣,一定要把手中的火把舉得很高。

  如往常一樣,在曙光城開會的那個老鎮長大概又是聽了什麼打雞血的話,眼瞅著太陽都快下山了,發了一封加急電報到鎮公所。

  鎮公所的鎮長秘書打著哈欠,將電報貼在了廣場的公示欄上,敲著釘子釘上,然後便收工下班,去酒館打牌了。

  廣場上的一眾鎮民們都好奇地圍了上來,一番推搡之後總算湊出來個識字的鞋匠,去讀鎮長髮來的電報。

  “黏菌研究共同體會議投票通過第1號決議,會議全體成員對火炬教會及其僕從宣戰……”小聲念出了自己總結的內容,男人的臉色微微變化,一臉不可思議地低聲唸了句,“這是要打仗了?”

  聽到這句話,周圍眾人頓時傳開一片竊竊私語的聲音。

  尤其是家裡經營農場和林場的小夥子,臉上都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但也有人的臉上露出擔心的表情,因為他們很快想起來他們也是那個什麼共同體的成員,他們的鎮長就在那兒開會,甚至搞不好還在會上投了票。

  馬伕鎮民民風彪悍,倒不是怕那幾個傳教的瘋子,但想到要和一群陌生人打仗,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很猶豫的,哪怕他們知道火炬不是什麼好東西。

  一名鎮上的農夫看向那個念公告的鞋匠,皺著眉頭問道。

  “需要我們上戰場嗎?”

  以前馬伕鎮和外面的人幹仗,都是有馬的出馬,有槍的出槍,什麼都沒有的就出條命,不知現在又是怎麼樣的規矩。

  自從聯盟往這兒通了鐵路,他們周圍的掠奪者營地和變種人巢穴就像消失了一樣。雖然偶爾也有些小的掠奪者團體或者異種流竄到這一帶,但大規模的幹仗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那倒不用,我們需要承擔的工作是後勤,給那些來打仗的人提供住宿、食物和淡水以及生活用品就行了。”

  那鞋匠將公告欄上的告示看到了最後,頓了頓又說道。

  “對了,鎮長還讓我們把用不上的倉庫、牛棚、馬廄甚至家裡的閣樓都利用起來,改成旅館、酒館、民宿什麼的……往後幾天估計會有不少人從曙光城那邊過來。”

  民宿是什麼他也不知道,但想來應該和旅館、酒館類似吧。

  眾人聞言相視一眼,臉上寫著猶豫不決。

  這時一名膀大腰圓的主婦走上了前,將信將疑地問了句。

  “他們給錢?”

  那鞋匠愣了一下,反問了一句。

  “為什麼不呢?”

  在他的印象中,跟著那輛火車過來的人好像還沒有不付錢的,倒不如說那些傢伙巴不得把銀幣塞他們兜裡,雖然不久之後又會變著花樣把錢又賺回去。

  眾人聞言紛紛覺得好像有那麼點道理,除了幾個原本躍躍欲試的小夥兒聽到沒機會上場露出無精打采的表情,大多數猶豫不決的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終於意識到老鎮長給他們帶回來怎樣一樁大買賣,圍在公告欄前的眾人頓時一窩蜂地散了,紛紛跑回家裡收拾空屋子去了。

  廢土上最不缺的就是地,尤其是馬伕鎮這一帶本就地廣人稀,鎮子外面大片大片的都是了無人煙無人區。

  這兒不少居民都住的是那種二層的木屋,梯子一般在外面,把空出來的一樓或者二樓改成旅館還真不是不行。

  正好最近不少年輕人都去了曙光城,騰出來不少空房子和房間。

  除去那些忙著往家裡趕的人,也有人在廣場上嚷嚷了一聲。

  “對了,我忽然想起來……我那個舊倉庫裡好像有一臺很大的鐵疙瘩,底下掛著履帶,好像是繁榮紀元時代的東西,是我爺爺從一百多公里外的城區拖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