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神醫:雄霸上海灘 作品

第347章 不好的預感

  從學部出來,葉長青心裡感覺很不妙,從周豫山的態度來看,這次為精誠醫學堂申請備案的事情只怕沒有那麼容易。

  剛才他本想拿出夏睿方的引薦信,可是想了想還是作罷。

  站在學部門前的臺階下,葉長青呼出長長的一口熱氣,找來一輛黃包車。

  “先生,您去哪兒?”車伕一邊拉車一邊問道。

  葉長青說道:“你拉著我四處轉轉,今天你的車我包了,給你兩塊大洋,外加一頓午飯,如何?”

  車伕立馬答應道:“行!”

  坐在車上的葉長青任由車伕拉著往前走,他卻陷入了沉思。

  周豫山剛才的態度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前世看過這位的著作,在好幾篇文章當中,周豫山都認為中醫是傳統文化,是封建舊糟粕,一直是持以批判的態度,但最早的一篇也是發表在1918年,離現在還有五六年呢。

  再說了,如果說這位狂人是受新文化運動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但也還沒到時間啊,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一直到1923年,現在才1913年呢!

  周豫山雖然在其早期的文章中多有嘲諷中醫的言論,但他的日記中經常記載他同時也在讀一些中醫古籍,而且他在日記中經常有記錄他患病的情況,比如就僅僅1913年期間,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他都有患病的情況。小說

  可見周豫山因為體弱多病,時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日記中經常記錄有他自己“胃痛”、“神經亢奮”、“頭腦岑岑然”、“齒痛”、“頭痛身熱”、“咳嗽”等詞句字眼。

  1914年、1915年、1923年和1927年,他都有購買一些中醫典籍進行學習,他不僅在書局購買中醫典籍,還自己修補中醫書籍。

  可見,周豫山購買這些中醫書籍並非是為了批判而下功夫的。

  而自從1930年以後,就很少看到他在文章中批判中醫了。

  花了一天的時間,葉長青在京城幾處著名的景點逛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