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章 認知仍待擴張,多元化之兆


                 潘多拉歷146年10月21日,在北方發生劇變前的兩週半。

  相對於,建鄴城和五色聯盟在“橫財”面前的各種焦急、狂躁表現,南方統伐區正在不急不緩地完成著計劃。

  在原“茂名”的舊時代礦產開採遺蹟基礎上,一個微觀高能物理實驗中心通過驗收,並且進行了首個階段的實驗任務。

  關於潘多拉位面的情況,絕命位面那邊的物理學家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假設。但是在衛鏗離開的諸多時間線上,這些假設由於缺乏進一步的實驗觀察數據支撐理論,使得那邊的物理學家沒法進一步推演。

  這其實也不能怪絕命位面,物理學家最重要的就是實驗。沒有實驗基礎,那就是士兵沒有武器,那也不能瞎猜。

  所以在其他時間線上,絕命位面物理學家的主要任務都是研究蟲洞,對潘多拉位面內的情況只能進行猜測。

  但是現在,在這條時間線上有關物理方面的探究開始了。

  【空間泡中,白靈鹿推了推眼鏡對現在這條時間線重要性在此備註新理由:只有“衛鏗中士”存在為前提下,重啟的人類社會才能在維持文明區穩定的同時,尚有餘力對基礎理論技術進行探索。】

  ~

  基礎理論的投入是相當巨大的,不是一小間研究室,幾個天才研究員就能完成的。

  需要大量的工業配套基礎。目前粵地勉強夠格,電力供給可以支撐相關的高耗能驗證試驗。

  為了確保物理實驗的準確性,防止實驗過程中,外來生態的能量干擾到了試驗的結果。統伐區花費巨資,修建了一個“碳坑”試驗場地。

  先是將該地區足足十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水給抽乾淨了,露出下方礦區乾涸的坑底。

  在湖水徹底抽乾前,密密麻麻的水生生物在湖底泥漿中打滾,讓人懷念農村冬季抽水塘的場面。但是在潘多拉時代,這些泥漿中的生物只能用剷鬥挖出來。先進行高溫處理,而後在送去機械獸研究部、當貓糧和鵝糧中三選一。

  施工隊伍將這個曾經的礦坑抽水完畢後,用水泥進行了硬化覆蓋,並找來大量瀝青鋪設,完成了對整個大坑的碳化。

  最後坐落在在中央的實驗室是用玻璃修建的,每一層玻璃上都用石墨進行了塗膜!

  就這樣,經過了重重的工作準備,得到了一個完美的試驗區域。

  在這個實驗室中,基礎的氨基酸分子將大量生成,用以驗證潘多拉場能量傳動的形態。

  有了實驗條件後,絕命位面的專家開始根據衛鏗遞交的觀察報告設計試驗。

  ~

  這些物理學家根據有機物的化學信息可以在物種種群中傳播的現象,在微觀物理上提出了一個假想:有這麼一個東西,作為介質在影響電子對(化學鍵)。

  絕命位面物理大能一開始為了方便對衛鏗進行解釋,將這個儲存電子鍵信息的東西假設成一個新粒子。

  當然,衛鏗是二十七世紀的人,根本用不著這樣的輔助理解!

  二十世紀末期,科學界就拋棄了電子圍繞原子核這種物理模型,採用了電子概率雲的概念。然而後來呢,數學家們大腿一拍:要啥電子?在原子外層也許壓根沒什麼“子”,直接用數學對“場”這一概念進行描述!

  所以21世紀後頂尖物理學家都回避用“粒子”概念來描繪微物理現象。

  因為根本就沒有原子內的視角。被稱為電子只是因為,電子是在被剝離形態後是一個可觀察點,一個被人類想象出來的一個概念,在原子內就是一個數學意義上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