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章 秦統歷2278年


                 秦統歷2277年,這一年的時間內。

  “地煞”計劃推動得非常快,由於衛老爺的金字招牌,調動了小半個神州的資源。這是神州當代罕有的科技盛宴。

  四月份完成論證後,開始對地核發射了第一顆地煞,地魁星。

  4月22號這天夜晚,西神州的空餘電力啟動。神州數量眾多的冷聚變發電站,持續發電了五個小時,四百三十個放射塔,將1733億千瓦時的電能導入了地下。

  最終,地魁星在地核中回饋了穩定的介宏子信息。

  在主世界近古時代,二十一世紀第一發電大國,在將空間站送上天的那年,全國每天的平均用電不過兩百億千瓦時。。

  而1千瓦時,相當於0.123千克標準煤發生的熱量。

  這一次發射是將1.5倍大伊萬的能量,在內地核和外地核的邊界層進行釋放。也只有用這個規模的能量,才能讓地核邊界層的介宏子能夠有顯著的擾動。

  當然,由於第一次,能量損耗是比較多的。

  7月份再次進行了兩次地煞投射。

  4號晚上22:00到5號凌晨1:21,地傑星投射成功。共耗電344億千瓦時。

  隨後再接再厲。

  27號夜間11:30到28號1:34,地雄星投射成功,耗電173億千瓦時。這次投射後,當介宏子波動掃描全球后,讓神州對全球深海水循環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數據體系

  10月7號。

  神州大地試驗所中,經過三個月雄心勃勃的準備,預備投射地正星,但這次在摸索上地幔和下地幔的時候,對地幔環流估測有誤,耗電583億千瓦時後,衛鏗叫停了這次試驗,避免更多損失。

  在重新觀測五十二天後,修改模型。

  11月21號,再次投射,終於在耗電121億千瓦時的時候,地正星投射成功。

  此時,四顆正圓地煞投射完成。

  在78年2月,開始了對橢圓地煞的投射。

  在8日夜間到9日凌晨,地軸星投射成功,耗電432億千瓦時。

  自此深海的中正在爆發的數千個火山地形點,已經全部完成了更新。

  ~

  自此,地煞項目的各個技術難點全部驗證成功。給神州交了一份成功的答卷,可以說整個項目過程又快又好。

  但是也似乎趕實驗進度,整個團隊的圍繞著衛鏗緊鑼密鼓的規劃出了接下來數年的發射任務

  神州的各方大佬在看到成果以及連接著的賬單後,都是臉上笑嘻嘻,心裡媽賣批。

  4000億的科研項目資金一年就燒完了,這賬單下面附著明年要的新預算。

  這麼多資金可以造三十五艘海上戰列艦,就是青龍級浮空飛船也可以造五艘的。

  而地煞體系完全搭建成功後,每年還至少要投入10億到23億千瓦時的能源來保障其運營。——但不得不說,衛鏗已經把資金每一分都運轉到了實處。

  一些朝廷大員們不禁開始琢磨:“這個,花費這麼大的代價搞這個科技到底值不值?”

  傳統的衛星監察體系已經能夠監測全球。這項新技術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地煞體系初步完成後對北極圈進行的一次監測中,打消了這個疑慮。

  在2月13號,地軸星掠過北極圈後,拍攝到了北冰洋中,水下五百米範圍內六艘正在航行的兩萬噸級潛艇。潛艇在大洋深處移動產生的變化相對於周圍海水,在介宏子場中一清二楚。

  神州軍方決定繼續壓軸這個項目。只是囊中羞澀,希望新一年的地煞計劃,在發射上能夠“節奏放緩一點”。

  衛鏗:其實這節奏放緩省不了多少錢,反而會讓項目成本更高。

  ~

  當然,比起項目要放緩,影響項目進行的更重要的要素:衛鏗必須得將項目主導權讓出來了。

  風后集團的白稼賀(衛老爺喊他白加黑)和神都派來的肖亞恆,將著手負責項目。

  當然,這不是把衛鏗給踢了。衛鑫仍然具有最高權限,並且是神州各地區小組的總技術顧問。

  無論衛鏗是否走,整個項目中留下了太多的衛鏗印記。

  現在發射的五顆地煞星中,上面的原始設計代碼全都是衛鏗完成的。

  而這五顆星中,有四顆是整個地煞體系中,最重要的正圓地煞。

  再加上78年,整個項目要趕著在衛鏗5月底臨走之前,發射“地煞星”,將最內的雙核體系補全。衛鏗手上完成的,是五個正圓地煞。

  在整個地煞體系排名第二的地煞星,趕著在4月發射,並不是衛鏗臨走前要要接著攬一把活,而是白稼賀和肖亞恆這兩位新負責人,目前經驗還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