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章 報喪


                 八月,圖蘭戰役擊潰東正聯邦中亞的軍團後,神州在國門西部,給東正的放血還在持續。

  西神州的這種放血戰略並不是繼續攻城略地,而是搶佔了所有有利的高地。作為突出部威脅東正戰略要地,逼迫來攻,而己方防守。

  這種消耗戰略對神州來說是有利的。

  圖蘭戰役中,東正方面一下子虧損大量力量,全盤都是青黃不接時候,不得不在最大的漏洞上進行添油戰術。

  ~

  圖蘭高原北部,神州和東正開始了無止境的對峙,這個烈度是由神州控制。

  因為神州在該地區的裝甲陸軍規模,出動空軍的架次,以及動用的精確彈藥數量,始終保持著東正方面的三倍以上,必要時候則是十倍。

  (玩遊戲都知道,三倍人口,同時有著攻防科技差距,打起來,可以極低損傷壓制。所以優勢方找對時間點壓過來,弱勢一方補多少兵,就會送掉多少兵。)

  東正在這個戰略方向上,傷口一直是止不住。

  東正領袖也騎虎難下,如果全盤撤退,後方就是喀山。再後方就是大片的工農業生產區,一旦毫無防守,被打擊後,那就是全盤崩潰。所以必須得填補。當然在填補過程中,必須把重心朝著西邊移動。

  事實上,西神州在圖蘭戰役後,就已經在規劃的長期戰略。高原區戰略家們順著老祖宗們經驗,現在想逼著東正西遁,就如當年匈奴、突厥。

  東正的將軍們終於領會到了,這是一場絕望的戰爭。對手的戰爭潛力巨大,科技具備優勢,而且在該地區掌握巨大的先發優勢,不斷在以1比4,甚至1比10的比例在交換。(這只是他們統計的交換,事實上神州載具管損能力,讓消耗達到了1比40。)

  這只是裝備上的交換,人員損失的對比更是大到了無可估計。

  ~

  前方的戰事如火如荼。神州西部在經濟上徹底迴歸西經聯狀態,甚至還進行了深化發展。

  總工業治理委員會將大數據控制從商私方拿了回來。由於是靠著所有生產鏈條上的人員支持,這種拿回也將是永遠拿回來。

  自此之後,在神州遍地都是刁民的情況下,不會再有所謂“商票神聖”概念來搞定所有生產鏈,那曾經忽悠初中生國民教育水平的概念,在今天將徹底掀過去。

  是一場沒有流血的“格式化”,亦或是說,血已經在一百年前流過了。

  在無產化的治理團隊真的準備幹掉所有佔用公器的資產者情況下,神州商私者不想成為改朝換代車輪下的殘渣,必須得自覺退出舞臺。

  ~

  大肅查開始了,哦,這並沒有粗暴的侮辱和消滅,而是一場平淡的界定。

  所有成功的改革,都不是限制大部分人的自由,而是限制某些大部分人利益相關活動中少部分人的獲利。

  西神州在戰時大數據中監察每個人的經濟情況,凡是有股票,以及有繼承關係的親屬有用作市場交易的股票,全部取消其所在工廠、社會管理體系(單位)的決策權。

  簡而言之,有股票就不能當領導了,甚至在所在部門中的投票權都取消了。

  股票——就是工業時代資產交易的媒介。

  家庭作坊、個人小工廠,在成分界定時,因為沒有市場交易的股權,不屬於商私。出現了勞資糾紛,暫時歸於次要矛盾。

  一旦有了股權,商私的所謂持有者,隔著生產控制勞動分配,那就是赤裸裸汲取剩餘價值。那是主要矛盾。

  正如庖丁解牛,行政力量作為刀鋒要從最好開解(最容易辨明、劃分敵我)的地方入手。

  ~

  西經聯盟幾乎是將百分之九十的大型企業管理者和公務官體系都更換了。

  東部的經濟觀察家中,認為這會帶來巨大的混亂。

  但事實上——領導這崗位“你不幹,有人來幹。”

  不就是丟掉所有的股份嗎?不就是不炒股嗎,對大部分工薪者來說,拋掉股票沒什麼的。除了與地方商業有著“利益鏈條”的那些人捨不得拋棄股權,對大部分人而言沒什麼無法放手的理念。

  幾乎每撤掉一個領導,下面都有十個人來替補。而且絕對有能力來替補的。

  西經聯盟內部人員大替換,沒有造成多少人員堵塞。

  “去商私化”猶如春雷下的破冰,轟轟烈烈,不可逆轉地發展起來。——是被神州西部社會各界擁護的。

  ~

  商私化勢力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反擊,試圖“界定”擴大化,殃及平民。

  西神州的商私喉舌們試圖將貸款開著店鋪的普通經營者給聯動起來,拖著大部分人來承受政策變化打擊。

  西經聯內部也進行了更加細緻的劃分。

  總之潮流之下,這些抵抗都是無意義的。——天下人苦分配不公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