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章 劍成


                 一把利刃的鑄造,需要諸方傾注無上心血。

  如《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中,記載的煉劍場面: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鼓,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

  ~

  雷公、雨娘、蛟龍,天帝,是以諸神來比喻社會各個階層在統一的精神下協作。

  細評春秋筆法,發揮想象,不脫離現實,可以得出這樣一股畫面,歐冶子得到了一個國家襄助開始鑄劍!數千人開闢了山上的荒草來挑選錫礦,又有數千人修築水壩,截斷江水從河床開採銅沙。

  數百上千力士協作,敲打粗礦,宛如雷公震聲。

  數個部落女子負水而行,道路如大雨淋溼,堪為雨娘。

  舉國的木匠安裝支架搭建高爐,如蛟龍高盤,捧土石為爐!

  而君王、士大夫,汙衣選炭、投爐,如此同心同力,則宛如得到了天帝授命。

  在原始時代,個人人力是渺小的,而能讓眾人合力同心,無疑如神明偉力降於人間。

  劍成之後,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眾神歸天,歐冶力盡神竭而死,純鈞絕響,不可復得。

  故以現代意:若想再鑄此等大器,先期工作,所要凝聚人心士氣難以做到。故,被感嘆為絕唱。

  神州的重器,非一匠鑄成,而是諸方合力。

  ~

  在喜嘛菈雅西側的高原上,一場導彈部隊的演習開始了。

  四十輛導彈發射戰車,以及三列四軌道並聯鐵路機動發射平臺,在十五分鐘內,多組自動機械裝置完成了鐵架的展開、導彈的樹立。

  這是今年第八場導彈集群演習,也是天罡計劃開始後,第三階段的第二十場演習。

  如果是近古時代的人們來看,幾百發導彈齊射?似乎是研究導彈同時進攻的進度,突破反導網絡。

  現在天罡計劃中,不僅僅是突破反導網絡,更是要壓制反導網絡,這對於近古時代來說,是從未有過的研究項目。

  天罡計劃的導彈齊射,相對於“主世界近古時代”導彈戰術,各項指標要求堪比第六代戰鬥機和米格21集群的差別。

  因為這導彈發射到天空中,是要進行復雜化的信息化聯繫。同時各個彈種要進行不同戰術分工。

  ~

  在衛鏗第二次到來之前,神州位面的激光、粒子炮構成的反導網絡,已經讓傳統長射程的火力打擊無效了。

  現在所有強權,都在核心地帶部署了激光塔進行區域反導,同時用納米防護罩進行精確保護。

  太空武器,已經變成了先隱身化,苟一波,然後在預定戰場由己方陸基火力和空中火力掩護下,再輸出的火力。

  ~

  這幾十年來,也就是長程導彈集群的無效化,帶來的戰略威懾缺失,使各大國集團在戰爭中越來越瘋狂。

  因為各國的頂層總能待在安全後方,所以能夠從容地驅趕普通人進入戰場。又由於——芯片和藥物控制技術發達,智能機器人能夠給他們提供安全保衛。不用擔心像歐戰末期那樣,前線士兵反水。

  ~

  所以要鑄造這樣一件神器!要在在靈活度和功能性上,壓制當代反導系統。打破弟鍋主義們統治的美夢。

  衛鏗:“給無產者與大商私們對坐在一桌上,一起啟動眾生平等的權力。”

  技術上,需要多種功能化的導彈,需要觀察地面火力預警功能的導彈。需要攜帶激光武器和子彈頭武器,用來壓制地面反導系統。

  作為進攻方,向來並不是要拼火力的,只需要贏得戰略時間。讓對手不能從容地攔截,手忙腳亂不能恢復工作即可。

  確保總導彈集群的百分之九十能夠突破,那麼就夠了。

  ~

  在高原三號戰備大廳中,諸多航天人員正在旁觀著這次總髮射。

  四位乘坐乘波體飛行器的領航員,已經在火箭上就位。導彈集群的信息化,如同陸海空信息化一樣,需要一個綜合信息指揮中心。所以大型乘波體載具,是第四代的導彈戰核心。空間站平臺在戰時不具備生存能力。

  【第一代導彈彈頭,是酒精和雙氧水液體燃料火箭。第二代導彈是固體燃料,陀螺儀和星光制導。第三代導彈戰,是高精度衛星導引,多彈頭整齊抵達。第四代導彈戰,就是現在乘波體指揮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