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7章 人與人的相隔


                 久藍星6778年,在第二十六號大行星的軌道,這裡行星公轉環狀分佈三百六十個折躍星港。

  在第六十七號星港泊位,一艘貨船,在這個直徑五千公里的星門中折躍出現。星船前方出現了一條條閃爍光標的導航指引。

  這艘貨輪折躍光芒閃爍後,星港的所有觀察員都沒有注意到,以它為圓點三光秒外也同步出現了空間褶皺。這個空間褶皺相對於這個飛船,就如同一塊同步的光標,隨著飛船航行而移動。

  隨著貨船行駛到大行星引力區域,在外部的空間褶皺開始塌陷。且與此同時,船上的中央空間中,一部分空間凝固了。

  衛鏗已經抵達了這裡。

  隨著衛鏗到來後,就在大行星折躍點一艘戰艦上,一個點開始擴張。這個點上的時間是非常快的,然後緩緩擴展到了整個戰艦剩餘的部分後,時間速度漸漸恢復正常。

  鉦庭也到了。

  …此時兩人,頗符合雙生子的特性…

  衛鏗知曉,鉦庭為什麼要找自己,坐在港口的參觀位上,看著玻璃窗外那顆刺眼的久藍星,微微思索處境。

  面對久藍星上自己“暴露”的新狀況,已經不能按照紋鐵星時候“大鬧一場就走”尿性再來了。

  衛鏗對著空間備忘錄中承認:自己有時候很衝動,很多事情,缺乏對真實信息的瞭解,胡亂臆測。至於現在,自己已經理性起來,一條長遠的規劃線逐漸形成,大不了重頭來過。

  注:此時衛鏗的這自我批評,景谷雨是能夠看得到的。

  “臆測”“從頭來過”,衛鏗現在說的是自己。但實際上,衛老爺什麼時候這麼謙虛過?

  景谷雨這個“弟妹”,對衛鏗來說一直是個事情。

  衛鏗也只是在找機會解決這個事情。

  “報復”不在選項內,衛老爺刀鋒不對自己人,且護短。

  “訓斥”“教育”這種事情,衛鏗也沒把握。自己這個中人之姿居高臨下,反而適得其反。只能通過“自我批評”自正來讓她明白了。

  …維度空間中,那邊一片安靜…

  衛鏗迴歸注意力在了這個幽暗位面,現在這個位面可不僅僅是“獨行”,而是作為頂樑柱,撐起一片天。這種“撐”,不單單是眼前任務。

  在運輸艦內,鉦庭抵達時間倒計還有一小會。衛鏗檢視一下自己情況,這個名為塔西啟舵的軀體,從‘永恆之心’進入五級以來,自我本體軀體就往往定格在了十六歲、二十歲、二十四歲三個狀態。

  其中十六歲的定格狀態居多,佔據58.4%,因為這個年齡的思維非常敢想敢做。但缺陷就是有時候衝得太猛,缺乏其他思維辯證,發現錯誤難以剎車。往往是碰到東西后才會轉變。然而在與他人合作的時候,還是要多換位成較為成熟的狀態。

  維度那邊,景谷雨呆靜瞧著著衛鏗,此時衛鏗已經將自己全部思維狀態開放,她可以看到衛鏗此時所有想法。

  景谷雨現在逐漸認識衛鏗:他思維中沒有多少高端的想法,甚至很多時候也都有些“錯誤”念頭,但是每次都是在不高的位置上的小錯誤,跌下來也能拍拍身上的塵土爬起來。雖然灰頭土臉讓人低看,但是卻能找到穩定基石。

  …空間中景谷雨低語:“我,不喜歡這樣的人”這是過去的倔強在勸說現在感受…

  衛鏗現在預判一波自己接下來步驟,那就是和鉦庭、樂笑天等人深入合作,這樣才能讓久藍星的大能們對自己保持“一切盡在掌握”的判斷。

  關於如何與這些“天之驕子”相處,不善人際交際的衛鏗,回顧了近古時代文化遺產,《貓和老鼠》動畫片描繪同盟的經典一集。

  耗子,貓咪,狗,簽訂了相互友愛平等的協定,發誓要尊重對方的特色!但是最後演變成了各自開始認為自己特色,是理所當然。因為在自行理解條約過程中,覺得其他人承認了自己特色。

  結果最後寄來一個大牛排(重大利益),每個傢伙,都認為自己吃最大塊的是自己的特色。是先前神聖的‘友愛’條約所保護的,別人必須遵守,否則就是不尊重“友愛條約”的神聖性。

  當然,動畫片沒有把最糟糕的後果說出來。

  最糟糕的結果不是“牛排”丟了,而是牛排被強行分配後。分出每一方‘自私’,每一方都更有理由地站在了自己立場上,捍衛“自己所解釋的互助友愛條約”的神聖性。

  比敵人更可怕的,是某些“自家人“。這個自家人把你的東西理所當然看成是他的,幫你做主。

  “互助友愛條約”完全可以變成一種“正義正確”的方式,讓你割肉放血為大家。

  這可比分不到牛排要可怕得多。

  在東方古時代,有所謂‘吃絕戶’。即是為了“大族大戶”利益,將沒有後代寡婦家的東西全部拿走。這可不是什麼山裡面‘野蠻’事情,江南錢謙益的柳如是就遭遇過,自己帶來的財產,錢家人隨便拿走了。

  而到了古工業時代,歐羅巴聯盟那幫子互為盟友的國家中,也是如此。“自家人”打著正確旗號,從環保、周邊人權,再到抗俄,都在爭奪“聯盟”解釋權,相互下黑手到了你死我活程度。

  現在在沒有“偉大共識”的情況下,迫於形式要組建聯盟,必須“先憂”。

  衛鏗在空間泡中踱步,嘀咕道:“客觀,客觀,還是特麼要客觀。在交流過程中有大量模糊地帶,就要思考衝突點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