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章(上) 失敗、抹黑


                 帝壟主義戰爭在萬倫大陸上繼續碰撞,在大陸西部,雖然起義軍給盎格魯的統治進行了重創,但是距離推翻盎格魯還是有點遠。

  盎格魯是海權國家,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在治理上很多常識上是不同的。

  對陸權國家來說,財賦來源是陸地,經營的重點也是陸地。一旦陸地被斷絕了,這部分財賦體系來到了叛軍手裡,那麼此消彼長下,統治權就會發生替代更換。

  但是海權治理模式是控制港口,只要控制港口就能維持統治,所以無論起義軍鬧騰的多大,大城市在手,統治權依舊很穩。

  當陸地上的區域一直是被他們(海盜上位的帝國者們)刮的十足赤貧,淪落到起義軍手裡,盎格魯只是失去了一塊原材料產地,工業並沒有損失。

  甚至可以說,原本內陸的原材料產地也不一定能損失,因為接下來只要收買少部分起義首領,無外乎也就是這段時期靠著貴一點的價格來購買原材料。

  盎格魯就如同監獄長一樣通過控制各大海港,來把持住各大地區的大門,最終通過“關押”的方式,將各個起義區熬死。

  …地中海系文明,喜歡“上鎖”…

  近古時代,那些個海權國家之所以能對內部矛盾口惠而實不至也就是這個邏輯。

  無論是颶風下的救災,亦或是在嗑藥上執行疏不如堵,總是表現出一副“我很同情,我很傷心,我獻上鮮花”這些所謂客套的人文關懷,卻不注重實際處理。

  因為啊,原材料產地要什麼治理?原材料產地,只要矛盾不對準自己統治,原材料價格不上漲損害自己利益,那麼一切就沒問題。

  所以對於海權國家來說,治理上出現了難點,公關一下就行了,表現出足夠的“人文情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