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920章 非洲真正的解放(十)

  吳有平看何銳心情不錯,也就想多聊一會兒。但有人敲門,開門後一位專門分配給何銳的醫生走了進來。醫生雖然只有30來歲,言語也非常客氣,“總理,主席該休息了。”

  聽到這麼強硬的話,吳有平知道自己大概是沒辦法讓醫生妥協。此時何銳撐著桌邊站起來,吳有平下意識的走上前幾步,就聽何銳說道:“非洲人也是人,人類社會發展自然有其規律,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發生激烈變化的階段,社會文化就會為社會變化提供服務。所以,我不認為我們要過多幹涉非洲的發展過程。”

  說著,何銳緩步向書房門口走去。吳有平跟著何銳走向門口,心裡面還是覺得機會難得,便答道:“現在不給非洲植入中國的因素,會不會讓非洲在之後的發展中繼續受到歐洲的影響。”

  “非洲兩千年前就開始受到羅馬的影響,現在的非洲人中有幾個知道羅馬的?哪怕是在埃及,直到當年埃及與羅馬關係的人能有幾個?”何銳問道。

  吳有平能讀懂何銳的方法論,便說道:“我也認為非洲的經濟發展,受教育普及後,人民就需要全新的歷史教育。這種時候確立中國的影響,對我們未來的工作會比較有利。”

  何銳搖搖頭,“提起新中國,人民能立刻想到的是1924年中國再次完全統一。難道因為我們這些人當年當過滿清的臣民,人民就認為我們和滿清是一路人麼?

  非洲也一樣,只要非洲人民承認了存在一個新非洲,並且真的在非洲的新時代中有著更好的生活,非洲的思想就有了自己的根。至於非洲未來發展,我們不用認為非洲的發展能夠超越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規律。

  趕走了殖民主義,建立起非洲本地的民族國家,並不等於非洲舊不會陷入內亂乃至於戰亂。問題只在於非洲能否在一次次的動盪中學到什麼。不悱不啟,不憤不發。在那種時候,才會有非洲一部分人的真正反思,那時候才是我們向非洲提供解決他們當時問題方案的時機。”

  “主席的思路……呵呵……太保守。”吳有平調侃道。

  何銳在樓梯口停下,“呵呵,我本就是個保守主義,我說了不少次,同志們卻不肯接受這麼一個事實。不管同志們怎麼看,我的想法都不變。最終吸引非洲人民的必然是我們提供的生活方式。”

  吳有平知道何銳不會改變主意,便答道:“主席,我便告辭了。”

  走到樓梯半層拐角處,吳有平抬頭看了看何銳。就見何銳依舊站在樓梯口,吳有平抬手向何銳揮手道別,便走出了人民路7號的主席官邸。

  回到車上,吳有平立刻讓司機趕緊回國務院。既然何銳做了決定,吳有平就只能選擇服從何銳的看法。因為吳有平的看法也不是代表大多數人的看法。

  這種程度的分歧對現在的中國來說根本不算事。房地產政策的改變在很短時間內就增加了上百萬套的銷量。各個房地產公司大量修建的房屋更是將有些過剩的原材料產能變回到產能不足上。

  現在黃河流域的沙子從黃河中採集,長江流域的則從洞庭湖這種水深不足的天然砂子沉澱場獲得。水泥生產需要的大量石灰石等基礎礦產對中國來說並不匱乏。

  比較為難的原本是鐵礦,但是這麼巨大的需求所產生的缺口則意外的由澳大利亞西部鐵礦產區得到了不少填充。為了每年從澳大利亞運回上億噸鐵礦石,連基礎建設與產業佈局都需要調整。

  吳有平想到經濟發展就感覺到壓力很大,想維持這樣龐大的內需就得獲取巨大的資源。但是現階段為了滿足需求而催生出來了龐大產能終將過剩。那時候又該怎麼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呢?

  此時春節剛過,大量需求統計潮水般傳向國務院各部委,吳有平回到辦公室後繼續開始看文件,很快就沉入這樣的閱讀和數據分析之中。中國現階段最強的部分在於有了產業鏈的概念後,很多生產組織就可以進行頗為理性的調配。

  吳有平很快就沉醉於這樣的享受裡。即便意識到現在的中國正快步走在通往世界霸主的道路上,但是親自通過數據來感受這種發展,令吳有平相當沉迷。吳有平現階段實際上已經半退休,他已經有了足夠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的暢快。

  李潤石就沒有這樣的餘暇。他聽過關於吳有平向非洲注入中國文化基因的看法,當時就認為這想法的確抓住了相當一部分內容的問題,但是太過於一廂情願。

  想到這樣的建議大概不可能被何銳接受,李潤石也就不當回事。而李潤石所考慮的內容恰好是非洲的戰役。如果戰爭打到1945年,李潤石覺得歐美肯定完蛋了。但是現在不過是1944年開始,真正的一系列大決戰剛即將開始。該如何提升世界人民解放軍,這就是李潤石和軍委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時的北非戰場上,英國後勤承受著空前的壓力。中英在北非的天空中進行了大規模交戰。雙方都損失了大量戰鬥機,丘吉爾內閣此時接到北非戰區司令官蒙哥馬利請求更多戰鬥機的懇請。

  英國國內航空業已經算是連軸轉,但英國一方面要維持在加拿大的戰爭,還要維持在北非的戰爭,當下的英國飛機制造企業已經用盡了所有力量提升生產,卻還是沒辦法如願以償。

  丘吉爾放下了文件,思考著當下該從哪裡弄到糧食來平息英國國內的物資匱乏。英國本土的糧食產量並不足以保證英國的民眾需要。現在的英國要麼去美國買糧食,要麼就得從法國買糧食。在殖民地基本丟光的當下,英國已經完全沒辦法從殖民地獲得足夠的支持了。

  光是苦思冥想也沒辦法,丘吉爾叫來農業大臣,詢問他是否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農業大臣愁眉苦臉,卻居然回答了丘吉爾的問題,“首相,現階段我們需要增加從愛爾蘭購買糧食的價格,確保通過看不見的手來獲得更多糧食。”

  丘吉爾知道農業大臣為什麼如此愁眉苦臉。1845年到1850年,英國在愛爾蘭搞出了大饑荒。那時候的愛爾蘭因為土豆的種植,使得人口暴增,擁有600萬人口。

  一場連續5年的愛爾蘭大饑荒下來,愛爾蘭餓死了100萬人口,還有100萬人口移民海外,硬是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時候英國就高舉著自由貿易的大旗,現在搞自由貿易,通過更高的糧食收購價格從愛爾蘭買糧食,丘吉爾覺得還需要更完備的準備。

  結束了與農業部大臣的交談後,丘吉爾又叫來殖民部部長。雖然愛爾蘭已經建立了地方議會,實際上已經與獨立差不多。但是為了英國人民能夠活下去,丘吉爾並不介意很多事情。

  或許是感受到了丘吉爾的心態,殖民部長提出了兩個方面,“首相,要麼我們得增加運糧隊的安全保護,需要他們帶著機槍前往愛爾蘭收購糧食。要麼就直接在愛爾蘭駐軍,並且加大在北愛爾蘭的人口遷入,讓這些新遷入的人口能夠確保糧食購買的需求。”

  殖民部長曾經受命管理著面積數十倍於英國本土的殖民地,雖然現在的英國殖民地已經快速縮水,能夠直接控制的殖民地只剩下英國本土以及加拿大,總面積大概是700萬平方公里。從數字上看,這個面積的確是世界大國。但是從地理分佈上看,加拿大真正的糧食產區都集中在美加邊境靠著美國邊境100公里以內的狹長地區。這裡有30%已經陷入戰爭中。

  與之相比,6萬多平方公里的愛爾蘭反倒是一個能夠為英國提供更多糧食的地區。

  “您認為帶著機關槍就可以解決愛爾蘭?”丘吉爾問。

  殖民大臣點點頭,“首相先生,我認為將大量移民遷入北愛爾蘭,是最合適的做法。”

  經過一番商議,英國內閣最終決定執行在北愛爾蘭地區加大人口移動的方案。這是2月27日的事情。

  3月1日,愛爾蘭當地報紙就已經開始連篇累牘的宣佈,“繼1945年後的第100年,英國又準備製造一場新的愛爾蘭糧食危機。”

  “北愛爾蘭本就是愛爾蘭的國土,我們決不能讓那幫改信英國國教的叛徒們和英國人再次勾結。”

  3月2日,好幾個在愛爾蘭不同地區的大地主都遭到了恐嚇性攻擊。運氣好的大地主大糧商們有保鏢保護,並沒有受到人身傷害。卻也有運氣不好的,遭到了毆打乃至於行刺。

  還有一位擁有英國爵位的愛爾蘭大地主的經歷最離譜。這位大地主手裡有一匹純血統的母馬,當這位大地主接到了威脅他不得向英國提供糧食的威脅信後,這位大地主立刻選擇加強了住宅安全防護。

  但是3月6日那天早晨,大地主從床上醒來。發現自己心愛的母馬的馬頭耷拉在床腳處。大地主很是不解,自己的馬怎麼跑來自己臥室中睡覺。

  披著睡衣走過去,大地主立刻尖叫起來。他的大床設計比較老式,床腳設有靠背木板。而馬頭在靠背木板另外一邊,因為視線被擋住,所以看不到馬頭是從脖子根部斬斷的。連帶著馬頭與馬脖子的這一大塊,被插在一個帶底座的長鋼釺子上。

  聽到大地主的尖叫,女僕很快就推門進來。看到了滿地的鮮血,斬斷的馬頭,以及正在驚恐大叫的主人。女僕一聲尖叫就從房門處逃開,向著一樓的管家房間衝去。等女僕到了管家門口,房門打開了。女僕一聲呼喊:“快去救老爺”。就因為過於激動,直接暈倒在管家面前。

  當天,這位愛爾蘭大地主就離開了在愛爾蘭的大宅子,逃進了北愛爾蘭的住處,並且請英國警方對他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英國警方立刻認為進行這種恐怖行動的必然是愛爾蘭新芬黨。愛爾蘭新芬黨由亞瑟·格里菲思在1905年建立,主張建立一個涵蓋整個愛爾蘭島的愛爾蘭共和國。

  這種很慣性化的想法卻很準確,這次恐怖行動的確是愛爾蘭新芬黨發動並且執行的。得知這位大地主逃到了北愛爾蘭,愛爾蘭新芬黨內部會議上的眾人非常開心。

  1916年,新芬黨參與反英的復活節起義,遭到英國的殘酷鎮壓,有15位領導人被處死。但是,在1917年2月選舉時,新芬黨在羅斯康選舉中,獲得勝利。復活節起義的參與者e·de勒拉(亦可稱德·瓦勒拉)出任主席,格里菲思為副主席。1918年12月,在英國議會選舉中,新芬黨取得空前勝利,在103個議席中,取得73席。1919年1月,當選為英國議會議員的新芬黨人,拒絕前往英國,在都柏林組成愛爾蘭國民議會。接著宣佈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建立各級政權,組建武裝“愛爾蘭共和軍”。英國拒絕承愛爾蘭共和國,於是,爆發反英游擊戰(1919~1921)。在此期間,愛爾蘭出現兩個政權。一個是英國的殖民政權,一個是新芬黨領導的革命政權。前者日益癱瘓,後者威望日增。

  1921年12月,英國同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部6郡劃歸英國,即北愛爾蘭。1922年,愛爾蘭共和軍因反對把愛爾蘭分割成南北兩部分的《英愛條約》而遭到鎮壓。

  1937年愛爾蘭獨立後,北愛爾蘭仍處於英國的統治下。愛爾蘭共和軍宣佈繼續為實現南北統一而鬥爭,並實行暴力活動。

  此時的新芬黨已經分裂了。大部分人在獲得實質獨立之前是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在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後,就不再願意繼續用生命為代價去贏得更多。隨著新芬黨的分裂,主張堅持整個愛爾蘭都獨立的新芬黨迅速成為少數派。

  此次的會議上,眾人都在稱讚以瓦列為首的年輕同志起到的作用。瓦列等人謙遜的接受了同志們的稱讚。這種做法其實不太像是愛爾蘭人,但瓦列等數百名新芬黨的年輕人在14、5歲的時候就前往中國留學,迄今為止已經留學8年以上。哪怕是單純的薰陶,他們也在很多地方接受了中國文化。

  瓦列認為鬥爭是要講技巧的。新芬黨派遣數百名愛爾蘭青年到中國留學,目的是讓他們到中國學習鬥爭技巧,回來為愛爾蘭獨立而奮鬥。

  如果瓦列等人讓這些老前輩們認為瓦列他們回來後居然開始奪權,對於愛爾蘭獨立運動完全沒有好處。此時,謙遜無疑是降低不信任感的最好表現方式。

  等老前輩們稱讚完畢,開始有人詢問瓦列為什麼一定要放過這個愛爾蘭大地主,瓦列這才開口說道:“如果我們殺了他,並不能減少這人將糧食運往英國的數量。而且英國肯定會因為我們的殺人而派兵前來大規模抓捕人。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現在就殺了這人,其他地主們就會認為沒有可能與我們進行談判,從而全面倒向英國。”

  “難道我們不殺人,這些人就不可能倒向英國了麼?”有老前輩問道。

  瓦列搖搖頭,“那些人現階段倒向英國,是為了維護他們賺錢的利潤。而不是為了活下去而與英國合作。一旦我們殺人,矛盾的性質就變了。”

  新芬黨老前輩們聽著這話,雖然也有一點點能理解的感覺,但是在感情上卻沒辦法理解。自從新芬黨分裂後,不少堅定要解放整個愛爾蘭的忠貞新芬黨黨人被抓。很難說其中沒有這些愛爾蘭本地地主們的告密。

  瓦列在杭州政法大學學習的時候主攻法律系。這個學校的法律系的確教法律,至於法律內容佔比到底有多少,有些一言難盡。不過將政治鬥爭,軍事鬥爭,革命鬥爭也看做法律專業基礎的話,瓦列和不少愛爾蘭同學們的基礎知識那是相當紮實。

  充分利用在中國學到的法律專業的基礎能力,採取買通、拉攏、威脅等手段使得相當一部分莊園內的成員選擇支持或者緘默,之後制定了完備計劃,並且通過投放調製好的藥物等手段讓一些關鍵位置的沒有被收買的人員陷入沉睡,從而完成了需要發出很大動靜才能完成的工作,並且沒有“驚醒”任何人。

  這次行動大獲成功,讓瓦列堅定了一種看法。雖然自己人並不怎麼忠貞,對手其實也差不多。只要能夠理解對手的利益所在,自己行事有底線,就可以通過很多手段,與對手陣營中的一部分達成妥協。

  按照中國的話,那就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之士也。”

  瓦列並沒有顯擺自己接受到的教育,他繼續說道:“我們現階段得到了兩個保證,中國將支持整個愛爾蘭島統一稱為一個國家。中國將通過海運向我們提供武器裝備。我認為有了這兩個保證後,就可以加強愛爾蘭共和軍的裝備,從而讓愛爾蘭共和軍能夠與英國軍隊打一打游擊戰。而且通過打擊英國軍隊,對與愛爾蘭本地的不堅定分子形成威懾。”

  聽到瓦列開口就要找英國軍隊打,哪怕是新芬黨內的堅定分子的內心也有些動搖。愛爾蘭島並不大,如果現在打起來,大家活下來的機會並不大。

  不過身為堅定派,這些前輩們嘴上並沒有說出任何令人洩氣的話。

  瓦列繼續說道:“我們將很快到鄉村去,一方面宣傳英國將加大對愛爾蘭的農產品進行掠奪的消息,一方面開始進行軍事鬥爭的準備。我們很久沒回來愛爾蘭,還得請執委會向我們提供嚮導等幫助。”

  執委會成員聽到這群年輕人一上來就要承擔這麼艱苦的工作,心中的一些不快煙消雲散,他們立刻表示,“我們會安排。”. 網站公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網站轉碼內容不完整,退出轉碼頁面。或者下載無廣告閱讀愛讀免費小說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網站轉碼內容不完整,退出轉碼頁面或者下載愛讀免費小說更好體驗,更快更新敬請您來體驗!!!! 愛讀免費小說 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