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孤獨,但是個天才


                 這天,多位電影人士討論許久,直至太陽淹沒在地平線。

  沈清受益匪淺。

  在任何一個世界中,也擁有著無數的電影宗師。

  不斷的汲取營養,馬特福克納是年歲最大的,今年已經八十多歲,其餘導演和攝影師的平均年齡也在五十五歲以上。

  沈清從業較早,似乎與他少年早智有一定的關係,二十五歲之前拍出《指南草》是業界的奇蹟。

  坐在屋中的大部分的導演,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大多數都歷經迷茫。

  很多叛逆的文化,也在那時誕生。

  有的從事其他行業,有的則是在做電影的幕後,也有人從事影評人這一行業。

  只有沈清,二十二歲那年就已經完成了處女作,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著手拍攝獨立短片。

  他們無不稱讚著沈清的才華,也對這位晚輩給予厚望。

  如今的沈清,憑藉多部經典影片,已經立足在世界電影之林之中。

  在沈清的身上,這些電影人士看到了未來電影可期。

  上一世,沈清每一次自傲,都會拿出畢加索十三歲的畫作來提醒。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拍攝《花樣年華》,這個想法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誕生了。

  幾年前,在拍攝《蝴蝶效應》時,這個念頭就已經誕生。

  多年後的某一天,沈清終於與這部電影相遇,何嘗不是一種命運的巧合。

  “沈清,花樣年華這部電影,這不是你很早之前就構思過了。”

  走在街道上,葉君問了這個問題。

  “你怎麼看出來。”

  葉君停住的腳步,而是看向沈清的眼睛,盯了兩三秒鐘後說:“我在你的眼神之中,讀出了別樣的東西。”

  若是挑選一部華語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藝片,《花樣年華》絕對能夠排上號。

  沈清尤為喜歡這部作品。

  正如自己的攝影師所說,他很早之前就已經想拍了。

  “瞞不過你。”

  “六位導演,六部影片,不限時長,和之前說的有些不一樣。”

  還沒有來到意大利之前,沈清他以為是拍攝的影片像《愛神》《雲上的日子》,都是合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