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274章 大王會議(4)




    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男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社會中心自然發生偏移,因此,從母系氏族社會發展到父系氏族社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逐漸佔據主導的地位,母權制自然過渡為父權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漸形成了。從此,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成為與氏族對抗的力量,原始社會逐漸趨於解體。男子依靠經濟上的優勢,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佔據了統治地位。



    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男性的財產權和社會地位高於女性,家庭婚姻關係也由母系氏族社會的“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屬於母系氏族的成員而成為父系氏族的成員,成為父親財產的繼承者。



    在父系氏族社會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成果的有所剩餘,一些人能夠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並利用已佔有的勞動財富役使他人,於是,貧富現象出現,私有財產開始萌芽。貧富懸殊的變化是階級產生的基礎,到父系氏族社會的後期,氏族社會開始走向瓦解,階級社會開始出現。



    可以看出,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轉變,其動力和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及需求,更簡而言之就是獲取食物的能力。在這方面,隨著農業革命,更有力氣的男性就更佔優勢。



    而螞蟻社會也類似,由於螞蟻們本身獲取食物能力就較強,因此相比於力氣,智力更被螞蟻們重視,只有擁有高明的決策層,弱小的螞蟻群落才能在與掠食者、與其他螞蟻群落、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倖存。



    所以,個體智慧超群的蟻后從工蟻手中接過了權柄,隨後就被智慧水平相當但數量更多的雄蟻們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