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馬里奧 作品

第1227章 在我眼裡它就是個學英語的工具

    他不認識這東西,但是他知道林躍在幹什麼------放電影。

    其他人也醒悟過來,畢竟燕京大學的學生很多都是本地人,稱得上見多識廣,自1976年電視機逐步進入大城市工薪家庭以來,因為電視節目太少,不能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央視引進了許多國外電影進行配音後播出,因此不少人都在電視上看過外國電影。

    不過以這種方式看電影還是大姑娘坐花轎,生平頭一遭。

    林躍說道:“美使館呀。”

    王陽:“……”

    成冬青:“?????”

    海國富眨了眨眼,小聲複述一句:“美使館?”

    房間裡鴉雀無聲,只有電視裡塔拉莊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一臉嫌棄地抱怨“戰爭”這兩個詞打擾了本該美好的生活。

    沒有那怎麼聽怎麼彆扭的漢語配音,原聲原帶,情緒飽滿。

    林躍說道:“你們不知道嗎?美使館每年都會處理一批用舊的辦公物品,既便宜又好用,像這臺12寸的電視機,不到一百塊就能買到,錄像機要貴一點,得一百多吧。”

    現在是1981年,國內進口第一批民用錄像機要在一兩年後,這些人沒有見過很正常。別說成冬青這樣的農村人,王陽對放映電影的認識都還停留在電影院、電視廣播信號的模式,家庭影院什麼的從來都是與“展望未來”這個詞掛鉤。

    “去美使館買舊貨,你在開玩笑嗎?”韓超君表示自己很嫉妒,因為放電影的機器和放音樂的機器“差著輩兒”呢,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電視機和錄影機便宜不是問題,很多人沒見過也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與,就算是二手貨,美國人願意把東西賣給他?

    這個問題王陽可以解答,但是他完全沒有興趣這麼做。

    林躍的話讓他想起半年前去隆福寺舞廳喝酒時的遭遇,這傢伙和洛杉磯時報的駐華記者珍妮女士相談甚歡,似乎還做了一樁交易,當時他正跟lucy眉來眼去,沒有聽清楚內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文,他差不多都忘記了,現在看來應該與眼前這兩樣東西有關。

    作為洛杉磯時報的駐華記者,珍妮原本就是美使館的常客,要說在設備更新換代的時候花錢買點淘汰貨什麼的,當然不是難事。

    “你哪兒來的錢買這個?”

    成冬青是一個土鱉,但是一個清醒的土鱉,他知道自己跟城裡人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錢”,沒錯,他的土鱉源於他的貧窮,林躍學習成績好歸好,但是日常生活方面跟他一樣節約,王陽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的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不跟系裡申請獎學金呢?”林躍的回答是“有人比我更需要它”,平時生活除了教育系統發放的補貼,日常開銷什麼的跟他水平相當,那麼節儉的人突然間拿出二百塊錢買了一臺電視機和一臺錄像機,站在他的角度這絕對是不合邏輯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