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119章 烏石油田

 上一章出現一處常識性錯誤,致歉!

 中海油正式成立時間為1999年,1982年湛江成立的是中石油南海石油分公司。第一任老總姓羅,某位將軍的後輩。

 …………

 盧燦在菲律賓巴列維農場逗留兩天。

 休息之餘,與阿爾達汗聊了很多,也對巴列維集團有了一次深入瞭解。

 一座座層層疊疊的高山梯田,宛如湛清碧綠的金字塔群,散佈在聳立的群山之間。

 這就是菲律賓著名的巴列維高山梯田。

 勤勞的伊芙高人,戴著雙角頭飾,身著民族裝束,光著腳,趟在禾苗間除著稗草。偶爾還能看見三兩位年輕的伊芙高女人,在田壟間跳著歡快的土風舞。

 巴納維高山梯田,是伊芙高民族的驕傲,但是,因為海拔太高,溫低風大,傳統稻種一年一熟,產量不高,收入很少,如果遇到山洪暴發,更是顆粒不收。因此,六七十年代菲律賓經濟快速發展時,很多伊芙高年輕人,棄農經商,或下山謀生,使部分梯田失修塌毀。

 阿爾達汗承包巴列維高山梯田,可以說是恰逢時機。

 當時菲律賓政府迫於無奈,接手很多荒廢的高山梯田,準備修整成國營農場。

 阿爾達汗來了,攜巨資一氣承包兩萬多畝,讓菲律賓政府及伊芙高省壓力大減。

 最近幾年,阿爾達汗又陸陸續續出手收購六萬多畝水澆田和旱田,種植水稻、茶樹、可可樹、大豆等農作物,形成菲律賓最大的農場。

 不僅如此,巴列維農場還引進高產、抗寒、早熟的優良稻種,全年都能種植,一年兩季成為常態,同時還引入當代科學農業種植技術,推行套種和調種,將每公頃的產能,提高將近三倍。

 這些都是阿爾達汗的功勞。

 也因此,別看阿爾達汗在盧燦面前一副沒溜的樣子,可在菲律賓地方政府及農業部的眼中,無疑是財神爺和救世主般的存在。

 這傢伙和當地的土著民族,也就是伊芙高人,相處得同樣不錯。

 巴列維農場一共有將近四千名僱員,超過九成都是伊芙高人,農場工資待遇雖然不高,但勝在穩定,沒啥花錢地方,賺一點就能存一點。

 山腳下的巴列維鎮,現在幾乎依賴巴列維農場生存。

 受惠於巴列維高山梯田的重新整修,去年來巴列維鎮旅遊的遊客,突破八萬人次。

 遊客多了,當地經濟自然也就有了活力。

 巴列維農場不僅投錢重新整修道路,順便將臨街的老房子修整一番,還在鎮上投建一家自來水廠、一家四星級酒店,用以招待來巴列維農場考察、洽談商務的國際知名糧食銷售商,以及世界糧農組織旗下的各種機構。

 這些舉措,無形中將巴列維小鎮打造成一座小有名氣的“國際特色小鎮”。

 阿爾達汗在巴列維小鎮不說是萬家生佛吧,至少能做到一呼百應。

 盧燦與他一起逛街時,時不時有人上來向他點頭問好,或者隔著遠遠的躬身行禮。

 威風啊!

 這已經不是刮目相看可以形容!刮目相看帶有一定的俯視味道,而這……甚至讓盧燦產生一種仰望的既視感——自己操盤,未必有他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