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407 他們巴結港圈,港圈巴結曹軒

    徐老怪聞言有點尷尬,那個阿標確實是被抓了現行攆出去,服裝、道具是因為不符合歷史規格被棄用。

    香江人嘛,對歷史方面還是不太熟悉,道具需要明朝的火銃,他們弄來了起碼是清後期的連珠槍。

    魏忠賢手下要有這玩意,十個丁修也不夠死的………

    服裝方面也是如此,各種朝代雜糅不說,甚至還加了一點現代時尚元素,美名其曰藝術美感。

    《繡春刀》的所有服裝道具,是專門查了明史資料,還請了歷史學者把關。

    不敢說完全還原,但80分還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服裝,為了貼近歷史,曹軒甚至讓幾個主演捨棄了帥氣精緻的飛魚服。

    畢竟按照歷史,像錦衣衛百戶、總旗這樣的小官,基本是沒有資格穿飛魚服的。

    為了貼近歷史,曹軒做了這麼大的犧牲,又怎麼會看上那些花裡胡哨的服裝,沒直接攆出去,就是給徐老怪面子了。

    徐老怪多多少少心裡明白,現在說這些也不過是借題發揮,替自己的猶豫找說辭罷了。

    現在幕後的老底被施男生揭開,他也有點掛不住面子,再次提及了演員。

    施男生毫不客氣的回懟:“香江電影有幾個用內地演員,憑什麼要求內地電影非得用香江演員。

    我要是曹生,是繁星的老闆,肯定用自己熟悉的自己人,這怎麼會談到歧視偏見。”

    看著徐老怪被噴的一句話說不出來,施男生也溫柔了一下語氣。

    “老爺,你要是有想用的香江演員,大不了和曹生談嗎,你要真的堅持,相信人家也不會不賣你個面子,我看得出來,曹生愛才,對你很看重。”

    話說到這份上,其實徐老怪早就動心了,只是剛才話趕話架上了,有點抹不開面子,只能嘴硬,現在施男生給了臺階,他馬上就坡下驢。

    “我理解啊,曹生手下也是一幫人,肯定要安撫照顧的。”

    “就是嘛,大家互相體諒。”

    夫妻倆心照不宣,然後認真研究起了意向書,還打電話請教了交好的律師。

    次日一早,《繡春刀》劇組前往杭市宣傳的時候,路上,徐老怪就向曹軒表示自己同意合作。

    曹軒對他的選擇毫不意外。

    如果說是遷入麾下,徐老怪還可能猶豫拒絕,但是這種略寬鬆的合作模式,兩口子同意的幾率在90%以上。

    這也是曹軒和繁星的部分高層討論出來的辦法。

    說實話,除了新人導演或者野心要求不高的導演,但凡有些資歷和成績的導演,特別是名導大導,影視公司很難將其招至麾下。

    新畫面為了和老謀子合作,幾乎是為他一個人服務,都快成老謀子工作室了。

    華誼和馮褲子,也是又給股份,又搞對賭合同,變著法的送錢,總算是把人給哄住,就這還隔三岔五出點風波。

    其他幾個導演也多數都是自己開公司,然後和各大影視公司合作。

    繁星缺導演,沒有名導坐鎮,想成為影視行業龍頭是很難的。

    但是一來挖名導很難,二來曹軒也不想弄一個祖宗回來伺候著。

    所以思來想去,覺得借鑑後世的工作室制度,與部分名導來了一個相對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

    其實這個制度也不能說是借鑑後世,現在已經有了雛形,華誼和馮褲子差不多就是這個模式。

    只不過馮褲子基本上只和華誼合作,項目利益高度綁定一致。

    繁星和徐老怪更鬆散一些,項目合作與否還是要看各自的考量,但肯定要比其他公司和導演更親近。

    比如徐老怪的項目,繁星有絕對優先投資權,保底份額要在50%以上。

    當然,繁星想只投10%或者5%也可以,但是繁星如果看好項目,想要多投,徐老怪最少保留50%的份額,最多則由繁星獨立出品。

    同樣的,繁星的一些資源和項目,徐老怪也有優先權。

    旁的不說,徐老怪的電影在繁星院線,將受到自己人的待遇,光是這點就足夠讓不少導演片方羨慕嫉妒恨。

    敲定了合作,但合同的各種細節,還要後面慢慢討論。

    反正大致意向搞定,那些都是小問題,大家也不著急。

    曹軒野心很大,瞄準的不單單是徐老怪,打算再撈幾個導演。

    等明年繁星大廈落成,然後一起宣佈,讓娛樂圈見識見識他曹大老闆的威風………

    雖然還沒正式籤合同,但是徐老怪已經開始進入角色,言談舉止中,對曹軒的態度明顯比之前恭敬許多。

    這種細節的變化,自然逃不過《繡春刀》劇組一眾主創的眼睛。

    吳景傻大膽,仗著和曹軒關係好,把這事給套了出來。

    一時間,整個《繡春刀》劇組主創的心情都複雜了。

    徐老怪啊,香江電影界的代表導演,在香江導演裡綜合指數排不進前三,也能衝一衝前五。

    《繡春刀》之後,更是有望重回巔峰,甚至一度成為最受熱捧的香江導演。

    在時下內地演員拼了命的巴結港圈的大環境下,曹軒卻出手將這位大拿收入麾下,毫無疑問給予大家極大的衝擊力。

    一度給眾人產生一種他們巴結港圈,港圈巴結曹軒的錯覺。

    嗯,倒也不能算是錯覺。

    畢竟現在確實不少港圈大佬放低姿態想和曹軒合作,打入內地市場,

    面對華誼、新畫面,港圈手上還有資金可以作為最大底氣。

    但面對曹軒,曹老闆手上的資金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港圈唯一能拿出來的牌就是電影人才。

    而這些人才並非不可替代,甚至曹軒可以自己收為己用,所以雙方的合作,曹軒才是佔據主動權的那個。

    以目前內地電影底蘊,一味的打擊和牴觸港圈弊大於利。

    收編吸納對方的部分人才,同時一邊培養自家人才,等攢足了底蘊,內地人才、技術、資源等各方面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剩下那就簡單了,要麼跪下乖乖當狗,要麼掀桌子滾蛋……

    ————

    ps:大年初一給大家拜年了▄█?█●,順便求個壓歲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