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靜守 作品

第1173章 河馬國之行

  “這樣啊……這個辦法好!”

  馮老爺子的眼睛頓時一亮:“說起來,我對非洲的公路的印象確實是太深刻了,就沒見過這麼爛的泥巴路,張總你是農村的,對泥巴路應該有印象吧?”

  在河馬國考察的那段時間裡,非洲的交通狀況給馮老爺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之前,儘管老爺子知道非洲的交通狀況很糟糕,但他覺得再糟糕還能糟糕到哪裡去?90年代之前的琅琊市下面的鄉鎮,按照現在的劃分標準屬於省道、縣道的公路,很多都還是沒有硬化過的土路,他想當然的覺得非洲的公路再差,也不可能比90年代之前的土路差吧?

  可到了非洲之後他才知道,除了極個別的柏油路之外,非洲的公路還真就比不了國內90年代之前的鄉鎮土路,以至於從河馬國回來之後,每當提起非洲的公路,馮老爺子都一臉感慨的對張起航表示“長見識了,真是長見識了”。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見識,所以在張起航提出安排“先遣隊”對河馬國的公路交通狀況、車輛負載情況以及車主的裝載習慣進行了解的時候,他才覺得這個想法很好。

  “那怎麼能沒印象?”張起航笑著道:“從我們村到鎮上的那條省道,是90年前後才硬化的,當時我暑假回家,看到我們村家家戶戶在砸石子。”

  公路硬化最重要的兩種建築材料就是瀝青和石子,當時國家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沒有足夠的碎石機來生產公路硬化所需的石子,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直接發動人民群眾,要求每家每戶按照人口提供一定量的石子,用人力來代替機器。

  當然,自打進入90年代中期,隨著國家的工業實力不斷提升,這種情況基本上就見不到了。

  聽張起航提到砸石子,馮老爺子的臉上也現出遐想之色:“砸石子啊,你還別說,我對這個事也有印象,80年代的時候,我們縣修公路,我回老家看我老母親的時候,老母親就在家門口砸石子,就像你說的那樣,家家戶戶都在砸石子……扯遠了,我想說的是,那麼爛的路,你覺得咱們帶上國內的小型農機企業、尤其是柴油三輪農用車企業一起過去,怎麼樣?”

  張起航聞言,頓時就明白了馮老爺子的想法:“您是看中了農用柴油三輪的通過性能,打算帶著國內的企業也去非洲賺一筆?”

  “是有這個想法,”馮老爺子點頭道:“在我印象裡,不管多爛的路,甚至壓根就沒有路的田間地頭,就沒有咱們農村的柴油機動三輪不能去的地方,非洲的交通條件這麼糟糕,這不是為咱們國內的農用柴油三輪企業量身打造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