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公子阿寶 作品

第0523章 燒開水還是會的(求月票)

郝運也看到李諳了,不過他沒有後退,而是笑容洋溢的迎了上去。

如果腦海中真的有小人,那一定在爭吵,有的叫囂著殺了這老賊,有的勸說還不是時候。

每個人腦海中都有很多小人。

那叫糾結。

“真高興能在電影圈看到你這樣的年輕人。”李諳近幾年一直未曾缺席金馬獎,對外的口徑就是要扶持新人。

“哈哈,我只是開始,拋磚引玉而已……”

郝運和他把臂言歡,屬性噸噸噸的傳輸過來,今晚大概率又要溢出了。

薅李諳的屬性“修煉”,然後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擊敗他。

倒不是郝運針對李諳。

其實導演都這樣,都想到對方的一畝三分地裡抓一把。

比如張益謀拍《英雄》,最近又在整《滿城盡帶黃金甲》,那陳楷格就整《無極》,馬大缸就整《夜宴》……

這個甚至算不上跟風,因為大家都各有特色。

娛樂圈的宴會,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個的小圈子,核心人物決定了圈子的層次。

李諳和徐恪都屬於頂層人物。

而徐恪、郝運、李諳,卻是一個很詭異的組合。

主要是郝運太違和,他實在是太年輕了。

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徐恪和李諳聊天,他站在邊上侍立,不能隨便說話,被問到了才能拘謹的回答一兩句。

但是現在是郝運和這兩位有來有回的談笑風生。

話題先聊了郝運的《那些年》。

這種票房現象,讓徐恪和李諳也非常感慨。

而且,《那些年》說的是青春和遺憾,並沒有什麼扭曲的價值感,也沒有什麼不良的引導,更沒有刻意的去煽情。

嗯,甚至都沒有用澀情元素去哄騙觀眾走進電影院。

但他就是成功了。

郝運這個年輕導演,拍了一部很真誠的電影。

在他之前也不是說沒有此類的元素。

但是顯而易見,郝運並沒有任何的抄襲和拼湊,他是創造性的拍了一部校園青春電影。

如果說1985年約翰·休斯所拍的《早餐俱樂部》是校園青春片的鼻祖了,那郝運的《那些年》就稱得上是華語青春片的一個範例。

它沒有《陽光燦爛的日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作品那麼沉重和晦澀,但是依舊有著沉甸甸的情感分量。

所以才引起了如此廣泛的共鳴。

隨後,話題又扯到了郝運的新作《小森林》上面。

李諳在這方面確實很有話語權,他早前拍過一部電影叫《飲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