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破春風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出逃的吳國皇帝

 進入六月,氣溫逐漸炎熱,惱人的蟬鳴聲裡,一支支快馬自西北入中原,再往南方而去。

 大夏開元三年,自三月初二,夏國皇帝展開了針對齊、梁兩國攻勢,二十五萬軍隊分作兩股西進草原,轉道南下同時發起進攻。

 西北持續兩個多月的戰火,一直讓北地、中原,甚至南方無數人的關注。

 在夏國軍隊進入齊國開始之初,東路軍由一個名不經傳的老將為統帥,在眾多人看來,頗為詫異那位想要雄圖霸業的夏國皇帝,為何讓一個老卒為帥,而且還是獨自攻打一國,中原那些曾被蘇辰坑過、打壓的世家們,或者說沒落的世家們,像是在等待好消息一樣,盯著西北的戰局。

 然而,令他們夏國東路軍在那名老帥統領下,侵略如火,閃擊飛雁關,長驅直入九定州,待齊國反應過來,軍勢陡然一變,步步為營,推進齊國忻襄。

 短短一個月裡,連敗齊國數十萬兵馬,齊國皇位更是目不暇接的,在天下人驚訝的眼中傳來傳去,引為笑柄。

 而更多的,還是讓人震驚夏國軍隊的強悍,以及那位老帥率軍打仗,一擊必中的戰略眼光。

 齊國如同魏國一樣,就那麼平靜的覆滅了,傳到中原各州各郡縣,再到南方不過一紙告示的事。

 這浩浩蕩蕩的興兵,威勢如天罰。

 或許前車之鑑,西北大山中的梁國不想做後車之覆,選擇了據城據山而守,依託險要不斷的阻擊夏國西路軍的戰略。

 再加上西路軍南下以來,軍中不斷出現痢疾,導致軍隊無法展開有效的攻勢。

 以至於梁國一時間在無數飛向中原、南方的消息裡,被人添油加醋,在群山中用靈活多變的戰法,伏兵、陷阱與夏國西路軍,乃至後來加入戰事的東路軍打的有來有回。

 甚至一度傳出太康城,拓跋宗厥一戰殲滅夏國十萬軍隊的傳聞。

 軍情一向簡單,外界探知的消息就更加簡陋,很多人震驚梁國竟然依靠太康城戰敗夏國,殺了十萬兵馬。

 這樣的數字,往往都是當年那位夏國天子特有的戰績,如今顛倒過來,讓許多人都還處於震驚當中。

 但水淹西都,大梁覆滅的消息,此時還在通往淮江以南的路上。

 六月,吳國盛康。

 在無數人目光注意力盯在西北戰事之時,淮江以南的局勢也並不穩定,與越國的邊界上,吳國有夏國暗中資助的兵器甲冑,才勉強與越國持平,但也輸多贏少,偶爾贏上一兩場,官員們便開始在朝堂上歌功頌德,在百姓中間大肆渲染。

 其中這些達官貴人、門閥世家們出力最多,大篇幅都是讚揚一番文武,最後才堪堪提及大殿上的天子康成乾。

 吳皇宮,月華池前,碧綠的塘水點綴片片蓮荷,侍女端著蓮子羹,踢著裙襬施施然過來,在宦官用銀針試過羹湯之後,再由皇帝心腹宦官轉遞進亭內。

 吳皇康成乾坐在亭邊,聽到宦官低喚他一聲,略點了下頭,讓其將羹湯放在石桌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