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破春風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三年

 “是啊,真夠快的。”甘寧笑著附和一句,他記得來這會兒的時候,吳越兩國都還未滅,轉眼間就過去三個年頭了。

 他與周瑜、魯肅還好,最早來的一批華夏將領們,可是在這邊已有六七年了。

 聽著兩人的感慨,魯肅性子外柔內剛,跟著笑了笑,不參與討論,反正他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六國一統,只能從往日的書籍裡,翻看早一批來的華夏文武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統一的。

 他望著衙門裡來來去去的文吏,笑了笑:“其實這樣的日子挺好,不用打打殺殺。”

 三人走進側院專門處理海運事務的幾間房舍,有文吏過來上了茶水,隨後恭敬的離開,將房門關上。

 “好日子誰都想過,但這好日子過不了多久了。”

 鄭和在主位落座,翻看海運上的賬冊,翻了一會兒,他將賬冊放到一旁,喝了一口茶水。

 “吳州那邊海岸最近一段時日,有些不太平,倭人的船頻繁出沒,都能從海岸看到他們的影子。”

 甘寧沒動茶水,從腰間解下酒袋抿了一口裡面的烈酒,點了點頭,同意鄭和的話語。

 便說起周瑜和呂蒙。

 “周都督和呂子明原本跟我一起回來,就是聽到那邊有倭人的船隻出沒,便轉道過去,現在不知道如何。”

 他拍了拍桌面,又補充一句。

 “倭人狡猾,打不過就跑!”

 風吹過西雲,庭院老樹嘩啦啦的一片輕響。

 自蘇辰結束六國分裂的局面到的此時已過去三個年頭。

 這三年間,各州施行休養生息的策略,做為擅長後勤、大戰略的荀彧、諸葛亮、狄仁傑便大展拳腳,讓之前飽受戰亂的齊梁吳越漸漸繁榮起來。

 規劃土地、調整田稅,一切都從減輕百姓負擔為目的,以及蘇辰對於婚姻、教學、醫藥的建議,大力促進人口增長。

 三年間,僅北方燕州一地就添丁三十五萬人,中原土地肥沃,人口繁盛,是其他州增加人口最多的地方,足足有四十六萬之多。

 六州之地到得眼下元興七年,在冊的戶籍人口已達到將近四千萬人。

 若是將一些外來的他國黑戶算進去,怕已超過四千萬。

 除了上述的一些治理策略之外,府兵制的推廣也到達了巔峰,李靖、以及後來被蘇辰招出來的侯君集,幫忙調整、主持,已在六州鋪開,但最為集中的,還是在中原、江東和北方燕州,西北的涼州、幷州,以及南方的越州山勢較多,或土地貧瘠,少有士卒願意將自己的田地劃分在這三州內。

 之後,上報到蘇辰這裡,他拉著諸葛亮、荀彧、狄仁傑商議了半日,決定這三州依當地物產建立特別的區域。

 比如越州多礦物,那邊將集中礦產、鍛造,越州山民也被招為山林作戰的兵源。西北多山林、丘陵,民風彪悍,各羌族部落擅射,則招為軍中弓手,兩地也多產皮毛、西北戰馬。

 而軍事為中心的燕京,三年來,城池擴建,城外更是修建了固定的大型軍營,不再是往日的木頭柵欄、帳篷之類。

 而是磚石的圍牆、兵將官署、士卒也有了集體房舍,甚至還規劃了家眷區域,成家了的士卒,可帶家眷入駐,這一舉措,剛一頒佈,就贏得上下將士的擁戴,畢竟行伍最大的阻礙,就是對家中親人的思念,有了家眷館舍,許多士兵就可安心訓練、值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