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破春風 作品

第四百四十九章 沿海漁民皆屠夫

 麟郡,鳳來縣。

 該縣在當初的麟州只能算得小縣,人口不過四五萬,隨著國改州、州改郡的政策下來,鳳來縣因為緊靠大海,設立了港口,隸屬於中原的海港之一。

 上個月還成立了鎮海司,新上任的鎮撫使戚繼光,將總司便設在鳳來縣,總督沿海各縣、各鎮的海防要務,並傳達了成立民團的命令。

 一時間,鳳來縣成為當之無愧的沿海重鎮。

 當初的人口稀少,隨著民團的入駐,蕭瑟的街道漸漸有了繁華嘈雜的輪廓,閒暇時,能在街上看到水軍士卒,以及民團兵,在城中走動,採購些許生活用品。

 隨著士卒的增多,家眷也隨之而來,有功勞的士卒在看到鳳來縣未來的潛力後,便將自己的功勞,兌換成田契,讓父母妻兒跟著來到這邊安家落戶,隨著越來越多的軍屬過來,附近的商販副業聞風聚集過到這邊,漸漸形成熱鬧繁榮的街景。

 鎮撫司設在鳳來縣城內東南,鎮撫司的軍營則在城東郊外七里左右,這裡與北地的軍營一樣,都是統一的建築,拋棄了原來的帳篷,成排的士卒宿舍、家眷集中的房舍形成一個小鎮的輪廓。

 而軍營中間,處理、商議軍中事務的樓舍,與城中鎮撫司的作用是分開的,眼下鬚髯花白的戚繼光,披著一套制式的鎖子甲,正與呂蒙商議對策。

 呂蒙靜靜的聽著這位後世之將的計策,沒有任何表態,他是主動調來這邊當對方的副手,一來他不想面對關羽;二來也為過去是江東之臣劃上一個句號,畢竟孫權傷他太深了。

 縱然當初白衣渡江從背後拿下荊州,擒獲關羽讓他進了武廟,但殺了在民間有極高名聲的關羽,也使得在許多人口中被稱為鼠輩。

 這是過來後,他從其他皇帝和將領口中知道的,心裡自然是堵得慌,按道理,偌大的一個勝利,應該是受那些將領們尊敬,可打勝了不僅沒漲臉面,還被說的那般不齒,如今再回想就覺得膈應得慌。

 倘若如此就罷了,可殺關羽,他一個領命在外的將領,如何有資格去處理俘虜?畢竟關羽那時候還是漢皇帝封的漢壽亭侯不說,自己也跟關羽沒有私下的仇怨。

 能殺關羽者,唯有那個人的命令,可到頭來,所有的罵名讓自己來背,最後還落得一個‘病死’的下場。

 卸磨殺驢之舉讓他寒心。

 那日與孫權決裂之後,他向天子蘇辰申請,便跟隨戚繼光來到鳳來縣,既然重生一世,他不想再揹負罵名,他打算重頭來過,宣洩心中的不甘。

 一到這裡,不用戚繼光吩咐,做為軍中宿將,又是當年的東吳水軍都督,便輕車熟路的組織士卒修繕兵甲、鼓舞士氣。

 隨著鎮撫司組建民團指令下來,他帶著親兵每日奔波沿海各個鄉鎮、漁村,告知鄉民海防的重要,告知倭寇的殘忍。

 以此先從民心上增強對倭寇的防範,亦表明朝廷對百姓的安危,對死去的那八百餘名百姓的重視。

 這一個月以來,他從飛雲港以南,一路到吳州,隨後又請了在吳州的魏延接力,到越州的港口一帶組織民防。

 到的前兩日,他從吳州趕回來,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

 畢竟之前賈詡有過叮囑,倭寇極有可能將瘟疫攜帶回來,對這邊進行反撲,至於還擊哪裡,這個重任就落到他和戚繼光頭上。

 今日他還在城中休養,便接到戚繼光的命令趕來城外軍營。

 東海之上,倭寇有異動。

 經過民防訓練,和對倭寇的識別後,沿海的百姓對於防範這一套,還算上心,畢竟誰也不想自家家鄉如之前倭寇登陸那樣,被侵略,被屠殺。

 而往往消息最靈通的,還是這些沿海的漁民,他們大多靠大海為生,每日都會出海打漁,一艘艘小舟數量龐大,而且目標小,在茫茫大海上,不易被發覺,拋開吳州和飛雲港那邊的水軍,他們就是天生的海上斥候。

 這不,今日一早,便有出海的兩個漁民,在海上發現了一艘飄泊的海船,觀察了許久後,見船沒動靜,這兩個漁民駕著小舟靠近一些,遠遠看到甲板上到處都是死人,看衣著應該是倭民,至於如何死的,他們沒去深究,趕緊駕船回來,向鎮海司稟報了此事,還得到了兩袋糧米做為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