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 作品

第二百零五章 我復漢之天下,非復明之天下

能戰而不戰,是兩位老人對王五剃髮降清搞所謂議和的指責。

兩位老人認為明軍還能戰,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尤其是剛剛又取得了北線對陝西清軍的大捷。

故理當整軍與清軍戰鬥到底,哪怕到了最後,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也不當與清軍媾和。

這就是漢家的氣節。

也是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的原因所在。

因此對於王五提出的與清軍和談,兩位永曆朝的老臣是堅決不同意的。

在二人看來,這樣做與投降沒有什麼區別。

“若有依仗便戰,沒有依仗便不戰,大明何來忠臣烈士,又要我等做什麼!”

潘應龍太監出身,情緒一激動,嗓音聽著就有些尖利。

“大丈夫當潔白光明,置身天壤,縱是明知犧牲,亦當坦然赴死,何來與賊休戰一說。”

洪部院連連嘆息。

若是別人與清軍私下媾和,他定然懷疑這人有叛國之心。

但王耀武與清軍私下媾和,說他叛國投敵洪部院自己也不信。

須知茅麓山的幾萬軍民得以保存全賴此人,有今天之局面也全賴此人。

若此人真有意降清,豈會力戰滿洲八旗拼死突圍,憑一己之力逆轉局面。

也許和談的確能助明軍堅持下去,但和談就是背叛大明,背叛先帝。

這一點,洪部院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也與他自幼接受的忠君報國思想不符。

劉享在邊上見了亦是犯難。

一方面他也知此間形勢雖有所好轉,但整體仍是劣於清軍,故若能與清軍暫時休戰以養生息實屬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又覺若這般就與清軍議和,將來實沒有面目去見為國捐軀的父母。

所以究竟是戰還是和,劉享心中也是拿不定主意。

王五眉頭微皺,知道事情麻煩了。

洪育鰲同潘應龍代表永曆朝廷,哪怕永曆朝廷已經覆沒,他們也代表明朝。

故二人若不同意和談,只怕三位老帥那裡更加通不過。

犧牲,他當然可以做到。

也願意為民族犧牲,但若犧牲毫無價值,僅僅就是犧牲,那他是一萬個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