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風 作品

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高熱度,李堅的想法

  這些報紙之中,李堅最喜歡的,還是《京華日報》。

  因為《京華日報》報道的最詳細,其中每隔上一段,還能看到《京華日報》的記者對《地下交通站》中演員的採訪。

  李堅也暗暗咋舌,《京華日報》採訪了這麼多《地下交通站》的演員,不知道得費了多少精力和代價。

  事實上,《京華日報》也確實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卻不像李堅想象中的那麼困難。

  畢竟《京華日報》有一個其他媒體報刊所沒有的優勢。

  那就是《京華日報》本身就是京津地區最大的報刊,而京城就可以說是《京華日報》的大本營。

  璀璨娛樂公司的總部也是在京城,而《地下交通站》中接近一半的演員,都是出自璀璨娛樂公司。

  所以《京華日報》想要採訪到《地下交通站》的演員,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是難到無法辦到。

  當然,其中肯定是要耗費不少的人情來牽線搭橋的。

  其實,《京華日報》最想採訪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被觀眾們譽為《地下交通站》中“靈魂人物”的賈貴賈隊長,另一個是《地下交通站》的創作者譚越。

  但是這兩個人太難邀請了,或者說,根本邀請不到,即使《京華日報》託了許多關係,也邀請不到這兩個人。

  李寶山身價幾十個億,在京城就有多處房產,甚至《京華日報》的記者都不知道李寶山是在哪裡住的。而且近二十年來,李寶山就幾乎沒有接受過媒體的採訪。

  至於另一個人,那更是採訪不到了,譚越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劇本編劇,他是一線公眾人物榜單上排在前十的人物,還是璀璨娛樂公司的副總裁,如今在娛樂圈裡的地位,可以說直逼那六位頂級公眾人物了。

  李堅坐在辦公椅上,津津有味的看著手裡的《京華日報》。

  “嚯,還別說,這《京華日報》雖說改版了,但還是那個味,就這真是搞不懂為什麼要改版,不過是新瓶裝老酒,編輯都還是那些編輯,要想搞出新東西來,除非給報社裡來一次大清洗,把那些老編輯們都給辭掉。”

  “不過也沒有必要,這種風格也蠻好的。”

  李堅一邊看著《京華日報》上對《地下交通站》的大肆讚揚,一邊對報刊所使用的文字風格進行點評。

  他以前就是在京城總局工作,作為文化總局的重要幹部,他和《京華日報》的總編輯私交也不錯,經常也是會看一下《京華日報》的報刊。

  所以,對於《京華日報》的報刊,李堅是相當熟悉的。

  或許是看習慣了的緣故,看起《京華日報》的文章,他總覺得很順眼。

  看完這張報紙,李堅將手裡的《京華日報》報刊放在辦公桌上,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

  “《京華日報》這次倒是挺有眼光,從很早之前就盯著《地下交通站》進行報道,在《地下交通站》相關的熱度裡,《京華日報》的影子是最多的,估計沒少從這次熱度盛宴裡撈到好處。”

  李堅暗戳戳的想著。

  想了一會兒《京華日報》的情況,李堅又想到了自己。

  《地下交通站》的成績,可以說已經好到毋庸置疑了。

  百分之三點九三的收視率,完全可以笑傲同期的其它所有電視劇。

  甚至不光光是同期的電視劇,三年裡,《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是最高的。

  也就是三年前,有一部電視劇《幸福愛河》,收視率破了百分之四。

  而在那部電視劇之前,又有兩年的時間,電視行業沒有出現收視率破四的電視劇。

  《地下交通站》給李堅帶來的榮耀,比《寶蓮燈》還要多得多。

  在《地下交通站》開播之前,李堅還深深的擔憂了一段時間,他當時就想著,不說《地下交通站》成績能和《寶蓮燈》相比,只要《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能破百分之二,那就足夠了。

  而最終的成績誰能想到,《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不僅破了百分之二,還差點破了百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