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意 作品

195 曬嫁妝

言而總之一句話,看熱鬧有利於身心健康,看熱鬧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今天的百姓們就尤其興奮,嫁妝還沒抬過來呢,他們就嗡嗡嗡的議論開了。

這個說,“聽說桑家是晉州是首屈一指的豪富,新娘子攀了高枝,又是家裡唯一的女兒,這次的陪嫁肯定會很豐厚吧?”

“那你是孤陋寡聞了,你不知道新娘子父母早喪麼?她啊,如今跟著剛認回來的大哥大嫂生活,這大哥聽說也有十多年沒見了。這人都是要經常處在一塊兒,才能處出情分來的,這都斷了十多年聯繫了,情誼能多深厚?再來她又是個姑娘家,這家裡即便有再多的產業,和她一個姑娘有什麼關係?那都是潑出去的水,給再多陪嫁也白搭。”

“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這怎麼就白搭呢?這姑娘可是要嫁到侯府的,這攀上了侯府,孃家也能跟著沾光。只要哄好了這姑娘以後多在侯爺面前給他們美言幾句,那桑家還不遲早發達了?即便就為了這一個好處,想來桑家也不會在嫁妝上虧待新娘子的。”

“那誰說得準呢。反正換做是我,我是捨不得。畢竟落到手裡的才是實在的。你讓侯府給我幫襯,那幫襯沒蹤沒影的,卻要我先給那麼多投資,這我那會願意啊?”

“聽聽你們說的都是什麼話,怎麼說的跟賣閨女似的?人桑家是那樣的人嗎?桑將軍上次還為妹妹出氣了,還將說桑氏壞話的那婦人直接送到京兆尹告官了。依我看,人家兄妹兩個感情深厚的狠,做兄長的虧欠妹妹,在這事兒上多有補償,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些百姓們眼看著竟是吵紅了眼,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好在,很快,時間就到了吉時。

一抬抬的嫁妝魚貫從桑宅裡抬了出來,繞過桑宅門前的鼓樓街,然後行過啟勝街,最後到達武安侯府所在的拱辰街。

從桑宅到武安侯府,走近道其實很近。畢竟桑宅就處在武安侯府後門所在的那條街道上,那真是說句話的工夫就到了。

但要走大道,走正門,那距離就遠了,先後竟要繞過三條街去。而時間上更是需要花費許多,不算堵車的話,竟也需要半個時辰左右。

可即便這條路如此漫長,此刻竟也顯得這樣短。

因為這邊廂第一臺嫁妝已經走過了三條街道,進了拱辰街上的武安侯府,可最後一臺嫁妝,竟還處在桑宅中,沒來得及被抬出來。

真就是,說一句“十里紅妝”,感覺都說小了。

就有百姓瞠目結舌的看著一隊隊人馬走過去,然後磕磕絆絆的問身邊的人,“那良田,陪嫁了多少?”

“良,良田,我,我沒數清楚啊。”

“那桌子上放著的土坯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不過按照我的估算,最少也有兩千畝……”

“兩千畝,你沒數錯?”

“應該沒錯。”

京城多豪富,也多勳貴。不管是勳貴還是豪富,閨女出嫁時,總要給置辦厚厚的嫁妝。

嫁妝要曬,那究竟怎樣曬,才能將利益最大化,這就值得商榷了。

就有那能人想出了一個辦法,譬如良田、宅子、鋪子這些,不好直接拿出房契地契讓眾人看,那就直接擺上別的東西替代。

良田麼,一個土坯代表十畝良田。宅子麼,三塊瓦片放一摞,就代表你陪嫁了三進的宅子,五塊瓦片一摞,就代表陪嫁了五進的宅子。當然,如今又出現了新型的宅子模型,或三進,或五進,你只管買了去,百姓一看就知道你陪嫁了什麼。至於鋪子,那更好說,不管是幾層樓都能給你做出來,你就是要在門楣上掛招牌,讓大家更清楚你陪嫁的鋪子都是做什麼買賣的,那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總歸,樣樣都給你想出了炫耀的辦法,只要你肯捨得下本,保準你曬嫁妝都曬的風風光光。

而桑擰月的嫁妝,打頭的就是無數張桌子,那桌子上壘的整整齊齊的,全都是土坯。大致一數,少說也有兩千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