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城太瘦生 作品

第 185 章 番外一

他死以後




新帝李鉞,有一個過世三年的竹馬。




竹馬名叫祝青臣,和新帝同年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親如兄弟,形影不離。




後來新帝出征,征討諸侯,祝青臣便留守鳳翔,操持大小事宜,為前線提供軍備軍糧。




新帝對其信任非常,祝青臣年紀輕輕,才剛束冠,就已經是鳳翔城的掌權人,總攬農耕狩獵、軍政大事,新帝甚至將私庫鑰匙、兵權虎符都交給他保管。




只可惜,這位祝大人的身體不怎麼好,是從孃胎裡就帶出來的弱症。




若是平日裡好好將養,做個富貴人家的閒散公子,或許能夠平安終老。




偏偏他生在亂世,慈悲心腸,一心想要平定天下,救蒼生黎民於水火之中。




於是嘔心瀝血,輔佐新帝。




三年前的一個冬日,草原遊牧部落侵擾鳳翔,祝青臣出城巡查士兵守備,回程路上,天降大雪,一行人被困在雪中不過半日。




可是回去之後,祝青臣便受了風寒,發起高熱,一病不起。




喝藥悶汗都無濟於事。




就這樣拖拉了四五日,一天傍晚,祝青臣似乎有所好轉,面色紅潤起來,整個人也有了精神。




他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奶皮酥酪,靠在枕邊,讓侍從們把這陣子積壓的文書拿過來。




他花了半個時辰,召見城中官員,將所有事務安排妥當,確保滿城百姓能夠安穩度過冬日。




他又見了自己的朋友們,與他們說笑,叮囑他們,前線戰事吃緊,他的喪儀排場不宜過大,不要鋪排浪費,更不要動搖軍心。




等到朋友們察覺不對勁的時候,已經是天黑了。




祝青臣斜靠在枕上,只說了一句:“不要告訴李鉞,不要難過。”




說完這話,他整個人就軟軟地倒了下去。




朋友們猛撲上前,圍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大聲呼喚他的名字。




不知過了多久,朋友們聲嘶力竭,失了力氣,跌坐在地,像是終於接受了祝青臣已經離開的事實。




朋友們在祝青臣剛剛批覆過的文書裡,找到了他對自己喪禮的安排。




停靈在文淵殿,棺材去西街鋪子定一個,十兩銀子的就夠了,鋪子裡還會送香燭和紙錢。




朋友們不必太過悲痛,若是實在思念,想起他時,給他寫一篇祭文就好。




下葬之時,更不需要什麼陪葬品,把他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寫過的文章,還有小時候李鉞幫他修好的那個木馬,和他放在一起就好了。




他說自己跑不動,要靠那個木馬帶著他。




他還說自己命淺福薄,年紀輕輕,受不起排場太大的喪禮。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想省錢。




前線戰事吃緊,他不想在這種事情上花費太多。




一切按照他的意願進行,唯有一件——




朋友們還是派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遠在前




線的李鉞。




他們都清楚李鉞和祝青臣的情意,也知道李鉞的脾氣。




若是不告訴李鉞,等李鉞回來之後,只怕會瘋魔。




結果,他們派去送信的人前腳剛出去,李鉞後腳就回來了。




原來早在前幾天,李鉞得知祝青臣被困雪地,纏綿病榻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馬不停蹄往回趕。




只可惜,還是遲了一步。




祝青臣被送到文淵殿,安頓下來之後,李鉞才趕回來。




終究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李鉞扶著棺材,不敢置信地伸出手,去觸碰祝青臣冰冷的臉頰。




隨後力氣加重,他揉搓著祝青臣的臉頰,捧著他的臉,用自己的臉頰緊緊地貼著祝青臣的臉。




在燭火照不見的地方,趁所有人都看不見,李鉞緊緊地抱著祝青臣的臉,細碎的親吻落在他的臉頰上。




直到親衛上前,把他拉開。




緊跟著,李鉞拿著祝青臣穿過的官服,爬到屋頂傷、城牆上招魂,又請了方士道士來作法。




折騰了三天,屋頂上積雪厚重,李鉞站在白茫茫一片之中,痛哭出聲。




哭過之後,李鉞打起精神,開始操持祝青臣的喪禮。




原先那個十兩銀子的棺材不能再用,附贈的香燭和紙錢也不能再用。




李鉞給祝青臣換了一個十六人抬的厚重棺材,殿中粗布全部換成了絲綢,蠟燭也換成了長生燭。




朋友們把祝青臣臨終前批寫的文書給他看,李鉞只看了一眼,便暴跳如雷。




“什麼福薄命淺?祝卿卿是天底下福氣最深厚的人!我說他配得上,他就配得上!()”




為了配得上祝青臣,李鉞在鳳翔城匆匆祭天登基,給祝青臣擬了一個長長長的封號。




三日三夜,他坐在文淵殿裡,抱著一塊厚重名貴的木頭,拿著刻刀,一筆一劃將封號刻上去。




他又召見了城裡的幾個文官,讓他們給祝青臣寫一篇文章。




他說,祝青臣出生之時,天降異象。




他還說,祝青臣是神仙下凡,如今不過是迴天上去了。




官員們都是和他們一起長大的,對李鉞的話有所懷疑,李鉞便道:我和祝卿卿從小一起長大,他是不是神仙,我能不知道嗎??[(()”




沒有辦法,官員們只能按照李鉞說的來寫。




喪禮法事持續了七七四十九天。




李鉞派人在鳳翔城外緊急開鑿了一個陵寢,暫時把祝青臣的棺槨放在裡面。




李鉞在陵寢前起誓,不到三年,一定把祝青臣接去京城。




做完這些事情,李鉞便帶著祝青臣小時候用過的一截短短的毛筆,重新奔赴戰場。




祝青臣從前就叮囑過他,凡事莫出頭,韜光養晦為上策。




可是如今,各路人馬之中,李鉞率先稱帝。




這同時引起了各路叛軍和朝廷的注意。




他們一起向李鉞發難,同時將矛頭對




()準李鉞。




最嚴重的一次,是敵方將領嘲笑李鉞。




他們說,就死了個祝青臣,他怎麼跟死了姘頭似的?




李鉞騎在戰馬上,戴著頭盔,手持長戟,登時紅了眼睛,策馬入陣,把敵軍將領全部斬落馬下。




最後一個將領,正巧就是嘲笑得最厲害的那個。




他跌在馬下,屁滾尿流地求李鉞放過他。




李鉞沒有猶豫,手起刀落,那人圓滾滾的腦袋落在地上,滾得很遠。




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死掉的那個祝青臣是李鉞的逆鱗。




陣前叫罵,就算是罵李鉞本人,也不能罵祝青臣。




可就算他們什麼都不說,李鉞照樣戰無不勝。




他率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好幾次被暗算,身受重傷,也攻城不誤。




三年後,李鉞攻下京城。




他把前朝皇族、貪官汙吏斬殺殆盡,安排好京城守衛,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鳳翔。




他要把祝卿卿接過來。




另外,他要在祝卿卿的那串封號中間,再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