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229章 防禦圈 2

“是!”

一眾軍官齊聲答道,隨即,在一名憲兵軍官的帶領下,這十幾名高射炮和地面炮兵部隊的軍官就離開了地道,而何煒則被肖將軍留在了地道內的指揮所中,在指揮所桌子上的大比例地圖上,何煒總算是看到了整個防禦圈的詳細規制結構和重火器以及碉堡工事的具體配備數量。

主陣地的配備狀況跟何煒看到的差不多,是兩條大型的環形陣地,而在縱深中央的海軍固定炮位火力卻比他想象的要高很多。

在那附近,一共配置了兩門英國造阿姆斯特朗式二百零三毫米八英寸大口徑艦用速射炮,四門英國造阿姆斯特朗式一百五十二毫米速射炮和四門德國克虜伯造一百零五毫米速射炮。

如果何煒記得不錯,這些炮應該都是海軍軍艦上拆卸下來的火炮,全都是前清的火炮,都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水平。

戰鬥性能在現在看來當然是比較落後的了,和現如今那些先進的大口徑要塞炮沒法子比,不過放在陸地上用來打步兵,倒也堪稱是利器,畢竟那些火炮口徑最小的也是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級別,最大的達到了兩百零三毫米口徑,拿來轟步兵的效果還是過得去的。

海軍除了搞了陸上炮隊,還在江面上佈置了一批電控式水雷,構成了幾道密集的水雷網,足以對溯江而上的日本軍艦構成足夠的威脅,從而保障陸地守軍的退路,可見,海軍也是下了血本的。

而作戰地圖上,由衛戍司令部的參謀們擬定的防禦圈預定部隊配置也一覽無餘,各個部隊的番號和守備位置全都用紅藍鉛筆標定了出來,在防禦圈最前方的最中央主陣地由號稱最為精銳的教導總隊守備,教導總隊在目前金陵守軍中的確稱得上是名義上的精銳。

戰前,教導總隊便由三團制擴編為三旅九團制的龐大編制,因為其長期駐防金陵且裝備比較好,的確是金陵守軍中紙面實力最為強大的部隊,不過目前其下屬的三個步兵旅分別抽調了一個步兵團後送到湘省整訓,留在金陵的主力只有六個步兵團。

當然了,由於在戰前補充了大批的新兵,在何煒看來也不過是矮子裡面拔高個,實際戰鬥力如何,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在教導總隊的左翼到江邊的防禦地帶,在分別是第七十二軍,第七十一軍和第七十八軍,這三個軍的番號聽起來很大,實際上每個軍就只下屬有一個師,名義上是三個軍,實際上就只有三個師,第七十二軍下屬第八十八師,第七十一軍下屬第八十七師,第七十二軍下屬第三十六師,這三個師均是果脯警衛軍系統出來的三個老牌的德械師。

而在第三十六師防區到江灘的這段距離,則由金陵守軍中戰鬥力最差的第二軍團防守,這也沒的說,這個第二軍團下屬有兩個師,戰鬥力屬於吊車尾,基本都是新兵,防守最靠後的這段防禦圈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而在教導總隊的右側,則依次是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和第八十三軍,這三個軍分別下屬有兩個師,合計六個師的兵力,而充當預備隊的,則是三個憲兵團以及憲兵司令部直屬的重機槍營和特務營。

如此一來,相當於在這將近二十公里的半圓形防禦圈上,部署了差不多十二個師,平均下來,一個師的防禦正面還不到兩公里,只是從紙面數字上來計算,兵力是十分充足的。

何煒也知道,以金陵守軍的現狀而言,如此佈置,也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方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